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4月29日,18:33,隨著最后一期煙葉移栽日報短信息推送結束,云南省瀘西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烤煙生產技術室統計員方艷飛伸展了下疲憊的腰肢,頭重重地靠在椅背上,長松了一口氣:“終于搞定了!”。
2016年的雨水比往年來得更早一些。自4月19日起,瀘西各地普降喜雨,充足的雨量為全縣三鄉五鎮移栽進度“加油鼓勁”。
4月10日,瀘西縣局(分公司)全面啟動烤煙大田移栽工作,已建水池、水窖集體發揮作用,加上4月下旬的數場春雨,使得全縣煙葉移栽全面提速。僅僅20天時間,全縣15.17萬畝煙田全部移栽完畢。其中,14.43萬畝煙田實行小苗膜下移栽,占比高達95.12%。從2010年試點探索算起,6年時間內瀘西縣局(分公司)從“試驗”到“示范”再到“推廣”,最終讓這項節水保溫實用技術落地生根。
“兩保一增” 煙葉種植規劃先行
煙葉種植收購合同是煙站一切經濟活動的“源頭”,合同不實會誘發各種不規范行為。
“千言萬語抵不過一張圖!你們畫張圖,把規劃的界限明確下來,讓群眾知道自家田塊在哪兒,是否在規劃區域內,在的話做好土地丈量工作,有幾畝算幾畝,這樣群眾對合同分配就不會有意見了不是?”對于如何進一步提高煙站種植區域規劃的科學性、合理性及可行性,金馬煙站站長馬克波很有一套。
往年,金馬鎮種植規劃不細致、不深入、界限不清、范圍模糊,且不同程度存在依據往年合同分配基礎按比例調減等做法,該鎮煙農意見頗多。據瀘西縣局(分公司)監察審計室統計,2016年自烤煙合同分配、公示、預簽訂以來,該鎮尚未接到一起煙農關于煙葉種植合同問題的舉報。
與此同時,為增加煙農單戶面積,提升煙農種煙效益,實現“兩保一增”(編者注:“兩保一增”指的是保煙農、財政收入,增加單戶煙農種煙收益),行業示范社金城普惠煙農綜合服務專業合作社以村組為單位首次試點土地流轉模式,以每畝600~800元不等的價格,在該鎮新壩村統一承租了烤煙大田規劃區的132畝土地,由先前分散的54戶集中流轉給17戶職業煙農,規模效益得以體現。
截至3月31日,瀘西縣共預簽煙葉種植合同16142份,戶均面積9.17畝,同比增幅達14.48%。
“來年我們計劃再搞個3000畝左右的土地流轉,依托咱們的育苗大棚開展草莓種植、蔬菜育苗配送服務,充分利用大棚閑置期,為金城全體社員創收分紅!”該合作社理事長陳永平信心滿滿地說。
新技術示范 新措施引領
“微噴灌、滴灌技術在果蔬種植中很常見,用在烤煙上還是頭一次。”在白水鎮利民微噴灌、滴灌節水技術應用現場上,一位煙農對朋友低語道。“滴灌節水效果明顯,微噴灌形成的小氣候則對煙株生長極為有利。”瀘西縣局(分公司)烤煙生產技術室技術員李興勇強調說。
“公司每畝補貼150元,自家再出30元,用上兩年節省的水錢、工錢一下子就找補回來了,別忘了地膜回收交給合作社還有單獨的補貼呢!”白水煙站副站長張忠東給兩位煙農朋友算起了賬。
2016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煙草專賣局(公司)給瀘西縣局(分公司)下達了3500畝烤煙大田節水滴灌、微噴灌節水技術推廣任務。依據各地水源分布情況,瀘西全縣滴灌應用推廣40畝、微噴灌應用推廣3460畝,將為進一步引領煙草農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
2016年,云南啟動實施“2260”優質煙葉工程,即在全省選擇20個縣(市、區),種植20萬畝烤煙,每年生產60萬擔高端特色優質煙葉。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瀘西縣局(分公司)出臺了不少措施:在技術措施環節方面,首次明確了“統一整地理墑、統一大田移栽、統一配方施肥、統一水分管理、統一中耕培土、統一封頂留葉、統一病蟲防治、統一成熟采收、統一科學烘烤、統一醇化分級”等“十統一”的技術措施要求;在考核方面,瀘西縣局(分公司)對工程實施的1000元/畝補貼的考核細化到“品種純度、整地理墑、大田移栽、平衡施肥、揭膜培土、統防統治、封頂留葉、優化結構、成熟采烤、煙葉醇化、田間清理、煙葉收購、守法經營”等13個小項,達不到要求的,經片區技術員考核后視情況扣減工程補貼,確保技術措施落實到位。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