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河南日報農村版》報道 河南省漯河市城區煙葉分公司是河南省唯一的專業煙葉公司,主要負責漯河市郾城、源匯、召陵三個區的煙葉生產經營工作。2016年,在省、市局(公司)的正確領導下,深入貫徹“穩定規模、優化結構、降本增效、完善體系”的煙葉工作指導方針,高標準抓好各項工作落實,工作水平進一步提升,工作成效進一步凸顯。今年全區401戶煙農,種植煙葉2.2萬畝,收購煙葉6.5萬擔,投放金額8102.5萬元,畝均收入3683元,戶均收入20.2萬元,目前已銷售煙葉5.5萬擔,占總量的85%,無任何降等降級現象,質量和純度得到了工業企業的認可。
多措并舉,切實提升煙葉質量信譽
漯河市城區煙葉分公司堅決把“市場導向型質量管理理念”落實到位。圍繞“為誰抓、抓什么、怎么抓”,我們開展了全員大討論,通過深入分析煙葉工作形勢和產區煙葉質量狀況,增強全員的危機意識和質量意識,把“市場導向型質量管理理念”植根于每一位干部職工的內心,牢固樹立“客戶說好才是真的好”的理念,把滿足工業需求作為煙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統一共識,全力以赴,緊跟市場需求、堅持問題導向,邀請工業企業全程深度參與煙葉生產收購,共同努力解決煙葉生產中的質量問題。
堅決把“嚴把種煙準入關口”落實到位。堅持一戶一戶地分析,一塊一塊地篩選,堅決杜絕麥煙套種,重點發展20~60畝的春煙種植戶,把煙葉種在生態環境好、土壤條件好、灌溉水源好的區域和地塊,逐步淘汰煙田管理不到位、售煙時摻雜使假、誠信度較差的煙農。煙農戶數由427戶優化到401戶,其中20~60畝煙農210戶;煙田地塊由近2000塊優化到1200多塊,其中1000~2000畝連片5片7304畝,500~1000畝連片6片4053畝,300~500畝連片8片2633畝。
堅決把“三個專項行動”落實到位。一是針對煙葉生產技術上存在的問題,對煙葉生產技術方案進行修改完善,制定下發《2016年度煙葉精益生產技術規程》,煙葉生產相關人員人手一份,加強學習,強力推進。實行“消毒劑+大棚專業熏蒸”雙消毒,加強鍛苗,培育無毒壯苗;膜下移栽面積達到100%,移栽期普遍提早7~10天。為保證移栽密度不低于1100株/畝,采取先劃行后發煙用物資的辦法,行距不達標的不供應煙用物資。狠抓盛花打頂技術,適當增加留葉數,切實解決煙葉“大深厚”問題。
二是煙田畝均復合肥(10∶10∶20)用量由25公斤減少到16公斤,硫酸鉀肥用量由20公斤/畝增加到30公斤/畝,徹底解決麥煙套種問題,煙田簡易滴灌覆蓋面達到100%,堅決杜絕了大水漫灌。
三是畝均施用芝麻餅肥由20公斤增加到30公斤,強力推行“穴施芝麻+條施有機餅肥”套餐,煙田覆蓋率100%,芝麻由煙農合作社組織農民聯合采購,統一炒制發酵,每畝穴施3公斤,適量配比鋅肥,成本50元左右,由煙農自行購買。采用育苗大棚繁蜂法、盆栽煙株繁蜂法及田間小棚繁蜂法三種方式,在育苗大棚增設降溫水簾空調設備和遮陰設施,不斷優化繁蜂環境,確保了繁蜂質量和數量,煙蚜繭蜂防治蚜蟲技術實現煙田全覆蓋。把“上六片”充分成熟一次性采烤作為煙田中后期管理的重中之重,加強技術指導和檢查考核,養好煙葉田間成熟度,提高煙葉烘烤成熟度,確保煙葉濃香型質量特色得以彰顯。
堅決把“規范收購管理”落實到位。一是制定了《煙葉入戶預檢管理辦法》《煙葉專分散收管理辦法》《煙葉倉儲交接管理辦法》等,強化制度保障。二是實行專賣內管人員異地交換、推磨式交互駐站監管,嚴格監管合同和外地煙,有效避免了不規范問題發生。三是加強合同管理,嚴格按合同組織收購;實施入戶預檢,確保沒有預檢的煙葉不出村;實行站前復檢,做到沒有復檢的煙葉不進站;推行“定戶數、定數量、定時段”的預約交售,合理安排煙葉均衡上市;堅持“封閉收購、密碼驗級”,實行收購現場實時監控,確保公平驗級、公正定級;加強煙葉倉儲管理,確保當日收購、當日成包、及時調運。四是采取煙站預接收和煙葉倉庫復查兩級接收模式,最終等級確認以倉庫復查接收結果為準,切實提高了煙葉等級純度和合格率,較好地避免了“上下口”、水分超限、霉壞等問題的發生。
堅決把“狠抓過程管理”落實到位。積極構建“市公司—縣區分公司—煙站—生產網格—種植單位”層級管理體系,構建清晰的責任鏈條,強化責任落實。按照“一環節、一部署、一考核、一通報、一獎懲”的流程,逐環節制定技術操作規程,明確工作要求,狠抓過程管理,確保各項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
拓寬渠道,切實保障煙農增收
爭取政府補貼促增收。城區煙葉分公司先后和各個種煙鄉(鎮)政府簽訂了“政企100+N煙葉發展合作協議”。100是指鄉(鎮)要在優質煙生產關鍵環節拿出來100元的補貼款,推動煙農落實關鍵技術,該補貼用途由煙草公司確立方向,目前為煙田保險、滴灌補貼、優質芝麻肥料補貼三項,N是指鄉(鎮)自主管理的自選動作,各鄉(鎮)為煙農進行的其他配套補貼政策,如:煙葉輪作儲備用地、田間井網配套、炕房補貼、煙苗款補貼等。以上項目由政府直接補貼到煙農賬戶。
加快機械化進程促增收。對現有農機實行統一調度,提高機械的利用率和作業效率。在鄧襄鎮的洼張、李集鎮的中心路開展機械化新農場試點建設,實行煙田套餐式專業化服務,提高了機械化程度和效率,使煙葉生產畝均用工降至14.4個。嘗試采取“公司+企業+合作社”的模式,加快部分機械技術改進步伐,由煙草公司根據生產實際需要提出農機改造意見,農機生產企業派出技術骨干開展研發,合作社為農機的研制、試用、改進提供基地。城區分公司改進研發并獲得專利的移栽機,實現每畝減工0.6個;成功改造出一臺高效植保機械,每次噴藥覆蓋范圍是32壟煙田,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開展多種經營促增收。在堅持“以煙為主”的前提下,我們因地制宜綜合利用現有設施,不斷發展輔助產業,增加煙農收入。利用育苗大棚種植精品瓜果、蔬菜,利用烤房培育香菇等,利用輪作調茬煙田發展“小麥+特色紅薯”產業鏈,在紅薯大量上市時,以0.3元/斤低價收購后,一部分加工成紅薯淀粉和紅薯寬粉,一部分在炕房進行13℃~15℃適溫保存,春節外銷每斤可達0.8元左右,由合作社統一組織,利潤同參與的煙農6∶4分成。四是通過物資團購促增收。通過合作社競價團購把每畝煙田滴灌設施成本控制在70元,使烘烤用煤的采購成本降低約100元/噸。五是全面落實煙田保險促增收。實現煙田保險全覆蓋,減少煙農因災損失,保障煙農成本性收入。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