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當代貴州》報道 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貴州的脫貧工作關系著全國同步小康的大局。煙葉是貴州重要的經濟作物,煙葉產業是貴州的優勢傳統產業,貴州各煙區以產業扶貧為依托,帶動移民搬遷建設,帶動新農村建設,帶動小城鎮建設,帶動公益項目建設,著力打造精準扶貧工作新亮點。
在推動產業扶貧過程中,貴州各煙區利用優勢資源和有利政策,幫助農民增收致富,加快同步小康進程。用好煙葉政策,在煙葉種植收購總量普減的情況下,保持貧困地區煙葉生產計劃相對穩定,為貧困煙農增收創造條件;用好設施資源,積極引導煙農通過專業合作社等形式利用可經營性資產開展多元化經營,增強自身“造血”功能;用好幫扶資金,改善了煙農的生產生活條件,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援助。形成了“貧困地區依托煙葉產業求發展、煙葉產業立足貧困地區求穩定”的良好格局。
產業發展 促進煙農增收
近日,記者走進水城縣阿戛鎮鹽井村的煙葉種植基地,煙農們正忙著在煙地里除雜草。
鹽井村是阿戛鎮的一個純農業村,該村因氣候、土壤等適宜烤煙種植,種煙成為發展經濟的主打產業和農戶創收的主要渠道,因而一直是全鄉最大的產煙村。
“我家今年烤煙種植面積18畝,全家年收入8萬多元。”鹽井村明星組的龍學軍一家4口人,兩個孩子都在讀書,家里只有他和妻子兩個勞動力,他們以前在外打工,孩子成了留守兒童,為了家庭,最后選擇回家種煙。“現在在家種煙比在外面打工賺得多,沒有種煙前是貧困戶,種煙后脫了貧。”對于龍學軍一家來說,種煙不僅增加了家庭收入,還解決了孩子的留守問題,一舉兩得。
據了解,2017年,在全國和全省煙葉嚴控規模、限產壓庫、種植計劃大幅削減的形勢下,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計劃分配上對水城縣給予了特殊傾斜,使水城縣烤煙生產收購計劃保持穩中有增,較2016年增加了0.2萬擔,達13.5萬擔。全縣種植烤煙5.4萬畝,帶動煙農2870戶,戶均種煙收入5.54萬元,同比增加0.32萬元。其中,666戶2810人建檔立卡的貧困煙農戶均收入5.19萬元,人均收入1.23萬元;2204戶8800余人通過烤煙種植實現了穩定增收。2018年又增加計劃2.5萬擔,可推動680戶建檔立卡戶2950人增收脫貧。
創新舉措 拓寬致富渠道
走進黔西縣林泉鎮煙葉站,“助推煙農增收,穩定產業發展” “支部引領,產業帶動,旅游助推,全力以赴助力脫貧攻堅”等標語引人注目。
“大家現在看到的是航天椒。”黔西縣煙草專賣局(分公司)副經理姚晶指著育苗大棚里的植物介紹。在黔西縣林泉鎮,煙葉種植和烘烤是有季節性的,烤煙采收烘烤結束后,一些大棚和烤房閑置下來。這些育苗大棚和烤房經過簡單改造,就可以用來發展其他產業。
黔西縣林泉煙農專業合作社利用閑置的育苗大棚和烤房等基礎設施,帶領煙農發展起航天椒、葫蘆等產業。
“葫蘆已和中國道家協會聯系,等收購后就賣給他們,可加工制作成工藝品。”黔西縣煙農專業合作社經理陳垚說,合作社采取了“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由公司統一收購,村民們只需把采摘下來的葫蘆交到公司收購處即可拿到現錢。
依托煙草產業實行多元化經營,幫助煙農擴大經營范圍,拓寬增收渠道,是貴州省煙草專賣局(公司)推動產業扶貧的重要使命。近年來,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始終堅持以煙農增收致富為己任,大力改善煙區煙農的基礎設施建設,給煙農提供了發展平臺;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推動煙農設備、技術等生產要素實現財富轉化,多元化產業蓬勃發展,提升煙農收入;以煙農合作社為主體,利用育苗大棚發展蔬菜、瓜果、食用菌等產業項目,實現煙農增收。
近五年來,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實現煙農收入90.72億元,144個鄉鎮、1124個村、4萬余戶煙農受益,其中利用64.5萬㎡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和4.56萬畝基本煙田開展多種經營,實現助農增收1.67億元。
產業調整 助力鄉村振興
沿著蜿蜒的道路不斷前行,來到百里杜鵑戛木管理區大堰村,清澈見底的小河、青磚白墻的“小洋樓”、露天游泳池、干凈整潔的鄉村小道,讓人眼前一亮。
“我們村原來很缺水,是煙草專賣局幫助我們解決了村民們的飲水和灌溉問題。”戛木管理區黨委書記馮愛激動地說。飲水、用水問題一直是困擾大堰村及周邊村寨發展的重大難題。
2014年初,為支持畢節試驗區脫貧攻堅,國家煙草專賣局明確了“一穩定三增加”政策,決定每年在畢節山區投入2000萬元打造煙草扶貧新村,同時增加水源工程和土地整理的投入。國家局主要領導還定點掛幫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要求畢節煙草切實擔負起產業扶貧、產業富民的社會責任,助力百姓脫貧致富奔小康。
2014年,由煙草行業援助0.96億元建設的米底河水庫工程開始動工,該工程預計在今年7月底建成。建成后,將進一步改善百里杜鵑管理區工程性缺水嚴重的現狀,有效解決百里杜鵑轄區大水、仁和、普底等3個鄉11567人、7694頭大牲畜的飲水和56700畝農田灌溉用水問題。
“如果沒有煙草專賣局的這筆錢,也不會有現在的大堰村。”大堰村黨支部書記黃承志介紹。大堰村是一個有著1300余名村民聚居的村寨,一直以來村民以種煙和務農維持生計。
2015年,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投入了200萬元到大堰村打造煙草扶貧新村。房屋改造、水庫修建、基礎設施配套,改善了村民們的居住環境;專業的服務、機械化的設備、先進的種植技術、提升了當地煙葉種植水平。
村寨越建越美,村民們心底的喜悅都洋溢在臉上。戛木景區相關負責人認為,大堰村地處戛木景區和米底河景區兩個景區的結合部,山清水秀,生態良好,具有發展旅游產業的潛質。戛木管理區利用煙草扶貧資金撬動各方資源,把新村規劃與鄉村旅游、農業示范園等規劃相結合,突出田園風光,打造康養圣地。
“我們的客人主要來自重慶和四川。”黃承志說,大堰村黨支部帶領14戶村民集資200余萬元,成立百里杜鵑海恩底圓夢農業專業合作社與鄉村旅游共同發展。目前,合作社不僅建設采摘園,種植瑪瑙紅櫻桃、青脆李、紅脆李,還建設燒烤場、垂釣中心、游泳池……
人居環境改善之后,游客紛至沓來。“2015年之前,大堰村人均年收入不到5000元;2015年調整產業結構后,通過發展鄉村旅游業和其他產業,現在人均年收入9000元。”戛木管理區黨委書記馮愛說。
在畢節,像大堰村這樣的煙草扶貧新村還有84個之多。畢節市煙草專賣局(公司)的幫扶實實在在,他們充分發揮和利用政策、資金、技術優勢,挖潛力、出實招,竭盡所能在黨建工作、環境整治、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等方面開展針對性幫扶,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強有力的援助,受到了當地群眾的高度贊譽。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