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齡不大,被村民們稱為“娃娃書記”;
他,嗓門不大,發出的聲音卻最響亮;
他,家在外地,才來不到一年的時間卻把這里當成了家;
……
他就是國家煙草專賣局派駐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水坪鎮洛家河村第一書記張錚。
聽村民們提起這個“娃娃”書記,就被他身上的這些“事跡”圈粉了。見到他的第一感受就是,這個書記真年輕啊。在這個年輕的小伙子眼里他們在做的就是一些小事,而這些小事卻讓身為同齡人的我受到了極大的鼓舞和震撼。仔細想來,他們認真的樣子,不就是當代青年人該有的模樣嗎!
洛家河村位于竹溪縣水坪鎮西北部,距縣城9公里,離鎮政府23公里。省道寬界路和洛鴛路貫穿全村,是竹溪縣進入本省竹山縣和陜西旬陽縣途徑村。全村轄6個村民小組,278戶、1345人、676個農村勞動力,其中外出勞動力508人,村黨支部共有黨員35人。5月的秦巴山,山清水秀、草木蔥翠,洛家河村的鄉親們感受著“第一書記”帶來的歡欣和希冀。
這里的人民不甘于貧窮,這里的干部在奮斗,艱苦并快樂著。洛家河村黨員人數比較多,但是在脫貧致富的工作上其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沒有充分發揮,于是在國家局對口幫扶以來,選派掛職干部任水坪鎮洛家河村第一書記。當地還是很需要這樣一批干部,有資源,有見識等來幫助當地經濟發展。通過支部共建,發揮好村黨支部的“主心骨”以及黨員在脫貧致富道路上“帶頭人”的作用。駐村第一書記成為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支點,幫扶工作隨之不斷深入。而張錚這個90后的第一書記的主要工作就是黨建和扶貧。
實力圈粉第一招:
黨建工作細水長流,輕聲細語拉回老黨員
龍大余,47歲,洛家河村老黨員,海龍養殖合作社老板,2000年到2018年,幾乎沒有參加過一次黨組織生活會。自從張錚來了之后。每次黨組織生活會都會參加。為啥?龍大余說出了自己的真心話:“以前并不是對黨組織不認可,還是思想工作做的不到位,才讓我對參加黨組織活動有些不積極。自從張書記來了之后,有空就過來跟我聊天。每次來他都是輕聲細語的喊我老哥,給我講黨的政策,讓我對黨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更加認可黨的條例和政策。而且還經常給我出謀劃策,讓我的眼界提高了不少。”
圖中間為龍大余
從小事,從細節,張錚通過聊天的方式關心龍大余家的產業,講黨建的政策和致富的方式。從細微處入手,圈粉于無形之中。
實力圈粉第二招:
貧困戶幫扶用心用情,解決家庭實際困難
到任后張錚時刻把群眾的需求放在心里,想群眾之所想,解群眾之所需,把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包保村內未脫貧的6戶貧困戶(2018年洛家河村140戶除6戶外全部達到脫貧標準),走訪慰問,制定脫貧規劃。
伍淑林,45歲,洛家河村貧困戶,其母親白血病重病臥床,了解情況后,張錚和工作隊多次看望,贈送被褥,其2個兒子上學,在第一書記的幫助下申請助學金和雨露計劃,解決家庭實際困難。
實力圈粉第三招:
產業扶貧身體力行,自掏腰包穩民心
張錚駐村以后,因地制宜,結合村組實際,為村民想辦法,謀思路,2018年10月在村里發展食用菌產業。為拓展村民增收渠道,經過多方調研和商討,擬在村里發展香菇產業,但是起步階段遇到一些困難,村民認為發展食用菌沒有經驗、沒有保障,不敢投資。為堅定村民發展信心,自掏腰包1萬元入股合作社幫扶產業,給村民吃了“定心丸”,現已渡過難關。
扶貧攻堅,煙草人在默默無聞的貢獻自己的力量,體現了社會責任感。國家煙草專賣局自2002年起定點幫扶竹溪已17年,共下派扶貧干部12名(吳踐志、陳哲平、陳晉東、張鳴一、羅維陽、唐國忠、童冠華、陳勇、孫勝群、軒松嶺、畢耕、張錚)。投入幫扶資金近2.1億元(20530.2),幫助6萬多名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直接受益人口10萬多人。
作為國家局扶貧攻堅的前線戰士,這些扶貧干部的壓力也比較大。“進村路難”,似乎成為“第一書記”工作的一個隱喻,其難,難在道路,難在溝通,更難在改變;而且他們的家都遠在外地,經常是很長時間也回不了一次。然而攻堅克難,正是“第一書記”義不容辭的職責所系。
光陰走過,腳步有聲,作為黨建工作的一項創新舉措,“第一書記”駐村,責任更具體、作用更直接。從時間上看,“第一書記”駐村也許兩三年,也許三五年,在鄉村歷史上很短暫。但歷史性突破,往往從空間上延展著他們的維度。他們傳播著文化,傳遞著信心,推動著農村經濟變革,他們每一人都是一顆獨立的種子,能經受風霜雨雪的洗禮,肩負著愛與責任,扎根遠方,播撒善良與希望。汗水澆筑脫貧夢,扶貧路上繪青春。扶貧路上,這群年輕人用“腳步”丈量出了最美的風景。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