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中華泰山網報道 2013年以來,山東泰安市煙草專賣局(公司)以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戰略方針和省局(公司)工作部署,加大投入扶持力度,以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培育特色產業,大力開展生態村富民工程建設,2013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360萬元,共發展特色生態村2個、科技生態村1個、普通生態村9個、建設項目14項,有力地促進了農村經濟繁榮發展和農民致富增收,生態村富民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效。
三管齊下舊貌換新顏
抓“輸血”強基,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從生態村群眾最關心、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入手,進一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先后投入資金80萬元,幫助寧陽縣蔣集鎮中和村105戶農民成立了寧陽縣泰山壹伍叁貳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建成高標準的養殖基地。與山東農業大學合作利用5年時間投入75萬元,開展肥桃改良提純研發工程,建立精品肥桃生產示范園。向寧陽縣古樹口村投入20萬元,修建了健身廣場。向泰山區省莊鎮劉家莊村投入15萬元修建幼兒園。向岱岳區夏張鎮朱家莊村投入15萬元,改善村委辦公場所。向新泰市汶南鎮紙坊村投入20萬元。向東平縣彭集街道安村投入30萬元,修建村公路。切實解決了村民出行、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等方面的難題,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
抓“造血”固本,增強農村自主發展能力。采取因村制宜、科學規劃的辦法,向寧陽縣古樹口村選派“第一書記”駐村幫助工作,邀請山東農業大學有關專家和教授與鎮、村兩級共同協商,為每個村“量身定制”幫扶項目和發展規劃,建立目標清晰、數據完整的建設方案,逐一落實資金投向。成立和改造重組了1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走“支部加協會、農民得實惠”的路子,有效激發村民干事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產業發展、村民致富打牢了組織基礎。
抓“活血”添力,打造農村特色優勢產業。注重發揮生態村的地域和資源優勢,在綠色、有機、生態上下功夫,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尤其是生產型特色產業,嚴格執行市煙草專賣局、生態村雙方協議使用幫扶資金機制和“四議兩公開”程序,加強項目實施、資金使用等關鍵環節的監管,著力打造特色農產品品牌,建設高效、優質、生態的現代農業。截至目前,有機肥城桃、波爾山羊養殖等項目初具規模,肥城桃品質逐步改善,羊數量逐漸增加,幫扶項目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初步顯現,為當地群眾致富增收和農業繁榮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產業支撐,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的高度評價和生態村群眾的由衷贊譽。
搭“橋”建設生態富民村
搭建“信息橋”,連通農業信息路。本著“信息開路、科學富農”工作方針,利用搜集到的農業知識,積極向村民宣傳養殖、種植等方面的信息。同時,組織農業專家對生態村進行現場指導,就地解決問題,積極傳授現代種植經驗,拓寬村民農業發展的信息路。
搭建“致富橋”,連通小康致富路。制定每年生態村幫扶計劃,加大資金幫扶力度,通過修建文化廣場、修善村委辦公樓、幼兒園,增設生活基礎設施,提升生態村基礎配套設施,積極與當地畜牧部門聯系,請專業技術人員傳授養殖技術,及時解決養殖遇到的難題,提升村民科學養殖水平。以畜牧部門、山農大專家教授作為支撐,建立起良好的合作關系,為將來生態村建設長遠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搭建“連心橋”,連通心靈溝通路。強化村戶走訪,適時參加村兩委會、村民代表座談會,聽取村民的建議和需求,記錄在冊,認真對待加以解決;強化節日慰問活動,走訪慰問低保戶、老黨員,送去煙草人的溫暖和關懷,點亮與村民心靈溝通的感情路。
搭建“幫扶橋”,連通助殘幫扶路。按照村民自愿原則,組織30名殘疾村民加入專業合作社,解決殘疾人就業難題,幫助殘疾人增收致富,并積極開展幫扶活動,切實為殘疾人解難題、辦實事。2014年7月份,全國農村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經驗交流會暨農村殘疾人扶貧開發現場會在泰安召開,中國殘聯和省、市有關領導實地參觀了寧陽縣泰山壹伍叁貳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養殖基地,均對市局(公司)生態村富民工程建設和助殘扶貧工作給予高度評價。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