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竹溪消息 湖北省竹溪縣豐溪鎮三坪村,地處大巴山腹地雞心嶺腳下,西與重慶市巫溪縣毗鄰,北與陜西省鎮坪縣接壤,耕地面積1320畝,人口402人,海拔在1400米至1800米之間,屬于典型的二高山區域,經濟較為落后。自竹溪縣煙草專賣局對口扶貧該村以來,局領導親自帶隊,并選派年輕的干部長期聯系和指導該村扶貧工作。自2008年對口幫扶開始,掛點人員就走村入戶,了解民情民意,傾聽群眾呼聲,摸清村情組情,收集村民意見上百條,探索三坪發展出路,投入扶持資金近百萬元發展優勢資源產業、改善基礎設施條件,使該村從2007年人均年收入不足1200元提高到2011年人均年收入近3000元,用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為力促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畫上了一道美麗的彩虹。
摸清村情謀規劃
為真正做好扶貧工作,確保群眾得到實惠。幫扶初期,縣局領導率幫隊多次深入扶貧村組,對群眾貧苦原因進行認真細致的調查研究,探索發展之路。先后多次深入貧困農家訪貧問苦,并與鎮黨委政府、村兩委和村民座談,廣泛聽取干部和群眾的意見。通過調查分析,造成貧困地區群眾貧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地處高山區,交通不便,使產出物資不能形成經濟價值;信息閉塞,群眾受教育程度低,貧困人口文化素質低,知識貧乏,難以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由于身帶殘疾或者天災人禍,給不幸的家庭雪上加霜;生產、生活條件惡劣,黨員、干部缺失發展信心,客觀因素造成區域貧困;家庭負擔重,計劃差,觀念陳舊,生產技能落后,貽誤農時造成貧困。針對造成群眾貧困的原因,縣局找準群眾致富難、難脫貧的癥結,對癥下藥,用實際行動幫助群眾解決思想及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了扶貧工作的順利進行,并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抓好黨建促發展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抓好黨建是關鍵,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戰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是根本和首要任務。
變山變水先變人,變人先得換腦筋。貧困的根源究竟在哪里?除了自然條件差、經濟底子薄等客觀因素外,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黨員、干部中普遍存在著思想不解放、安于現狀、不思進取等觀念問題。有的人認為貧困地區條件差、底子薄,對脫貧和發展沒信心;有的人怕吃苦,怕受累,對脫貧和發展沒決心;也有的人覺得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安貧樂道,得過且過,對脫貧和發展缺乏動力和實際行動。針對這種情況,竹縣黨支部有重點、有針對地積極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結對扶貧活動,讓對口幫扶村黨員、干部轉變思想、更新觀念,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帶頭早日走上脫貧致富的道路。首先是堅持深入對口扶貧聯系點上黨課制度。以黨員教育為重點,堅持不懈地對扶貧聯系點的黨員上黨課,對農村黨員進行黨課教育,大力宣傳黨的富民政策和改革開放成果,引導他們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增強戰勝困難,早日脫貧致富的信心,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通過抓好黨員教育活動,帶動和增強了貧困群眾戰勝困難的信念。據不完全統計,縣局領導和黨員共深入扶貧掛勾聯系點上黨課17場次,有200多名黨員干部和群眾受到了教育,為推動扶貧工作的發展和群眾脫貧致富打下了堅實思想基礎;其次是為對口扶貧聯系點建立農家書屋。為了解決農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從2008年開始,縣局在對口扶貧村出資2萬多元建立農家書屋,給農民提供了看得懂、用得上、留得住的書籍。從農民的需要出發,認為建設農家書屋是非常必要的。從建設效果來看,農民非常歡迎。許多群眾認為,這給他們找到了一個學習知識、提高自身素質、改變自身命運的文化平臺。
因地制宜共致富
“做大特色產業,助力農民致富。”這是該局掛點扶貧主抓的一項大事,也是助推農民致富的“推進器”。
三坪村地處大巴山雞心嶺腳下,屬于典型的二高山區域,高山土豆、核桃是當地的特色產品,遠近聞名。由于交通不暢,有貨難以出山,卻一直不成規模,形成了自產自銷的物資,眼望銀子化成“水”。從2009年起,竹溪縣煙草局多處籌措和整合資金40余萬元打通了5公里通村山路,解決了交通瓶頸。圍繞優勢農業資源,多方籌措資金30萬元扶持三坪村大力發展核桃、土豆等農作物經濟,在對原有200畝連片核桃林加強撫育的同時,新增核桃林面積100多畝,在農業技術人員指導下,建立了300多畝的核桃基地;針對高山土豆生產優勢,發展連片種植土豆500畝。僅此兩項,該村年收入就增加了近20萬元,農民人均年增收470元。2008年,在綜合考察該村土質及氣候條件的前提下,煙草局通過與當地政府協調,把三坪村列入烤煙生產發展規劃。如今,該村年種植烤煙600畝,年收入150萬元。特色種植業已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主產業和“搖錢樹”。
心系群眾解民憂
捐資幫困,打牢基礎,用實際行動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是竹溪縣局對口幫扶的又一寫照。
每逢冬季和春節前夕,縣局就安排專人深入村組走訪調查,了解群眾的困難和疾苦,采取發動職工捐款、單位籌集資金等辦法相結合,解決群眾的切身困難。號召干部職工深入山區幫扶村尋找窮“親家”,共與掛點扶貧村群眾結下幫扶“對子”40對;深入結對幫扶對象家中訪貧問苦,力所能及地幫助困難群眾解決生產、生活所需的化肥和寒衣寒被,讓困難群眾切身感受到黨的溫暖;年終開展一次捐資送溫暖活動,為了使對口扶貧村困難群眾能過上一個快樂祥和的春節,積極組織單位員工捐資送溫暖。近年來,共發動員工捐資活動7次,捐資4.4萬元,及時幫助困難群眾渡過了購買生產物資資金緊張和安全越冬、過節的難關;組織資金3萬元修建了一口400立方米水窯,解決了30余戶人畜飲水困難。
著眼長遠扶教育
扶貧先扶志,群眾要脫貧,教育要先行。多年來,縣局始終把發展貧困地區教育事業發展,維護貧困地區社會經濟秩序穩定作為基礎性的工作抓緊抓好。
堅持組織干部職工捐資助教。針對幫扶村教育現狀,幫助貧困地區改善教育教學環境,購買書籍、書包,把單位和個人多余的桌凳、衣物等財物捐贈給幫扶村學校。先后爭取外單位捐贈給幫扶村學校桌子、凳子和沙發40余臺(套),捐資2600元為村委會完善文化娛樂設施,捐贈給村兩委檔案柜15個。著眼于從下一代教育抓起。從促進娃娃們崇尚科學、努力學習、擴大視野、立志為改變建平貧困面貌而努力奮斗在勵志軟件上做一些扎扎實實的引導工作。力所能及奉獻獻愛心。組織干部職工捐資2300余元,使貧困學生王春秀在面臨輟學危險的窘境中,圓了大學夢。同時,還捐資供養貧困戶劉心海的兩個女兒上學。此外,縣局還組織實施了“愛心小廚房”工程。因當地交通不便,學生中午放學無法回家,而農村學校由于經費投入不足,未配備學生廚房及相關設施,三坪村教學點相當一部分學生存在中午就餐難問題,很多學生甚至中午干脆不吃飯,影響了孩子的正常學習和身體發育。針對這一情況,縣局捐資5000元,為學校配備爐灶、餐桌、餐具等用餐設施,惠及30余名學生。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