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東方煙草報》報道 經過一道道墚,繞過一個個峁,越過一條條溝……
山路難行,汽車顛簸在縱橫交錯的溝谷間,所過之處塵土飛揚,難得見到成片的綠意。
這里是黃土高原西部的甘肅省靜寧縣。干旱,是這里的“主旋律”,貧困,如影隨形。
記者前段時間隨車趕赴靜寧縣界石鋪鎮的魏灣和祁岔——甘肅省煙草專賣局(公司)在“聯村聯戶、為民富民”幫扶行動(以下簡稱“雙聯”)中重點幫扶的兩個村。
甘肅,是中國貧困面較大的省份之一。為加快脫貧步伐,2012年以來,甘肅在全省開展了以單位聯系貧困村、干部聯系特困戶為主要內容的“雙聯”。
在甘肅煙草商業系統重點聯系的102個特困村里,魏灣和祁岔條件最差。而據陪同記者前往的甘肅省局(公司)工作人員介紹,三年來,這兩個村的變化也最快、最大。
橋——架起連心橋,接通致富路
從地圖上看,魏灣和祁岔就像兩粒干癟的種子,散落在黃土高原墚峁間的河谷溝地里。因為缺水,村民們致富無門,祖祖輩輩過著“溫飽未及”的苦日子。
據統計,2012年,魏灣村234戶人家,貧困戶有207戶,其中特困戶34戶,貧困面88.5%;祁岔村351戶中,貧困戶有316戶,其中特困戶33戶,貧困面達90%。
貧窮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希望和出路。扶貧不容易,貴在傾情投入。
2012年2月“雙聯”啟動后,甘肅省局(公司)迅速成立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協調推進領導小組,局長、總經理武衛東擔任組長,其他班子成員、副巡視員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
扶貧,就要明白貧困村真正需要什么。為了把這項民心工程抓好,武衛東帶隊深入魏灣、祁岔兩村開展調研。
王家溝,是橫在魏灣和祁岔兩村村民出村必經之路上的一道深溝。人進出,要趟過它;貨進出,要靠人肩挑手提。往外運的農產品翻到溝里,是常有的事。一到降水集中的夏季,溝里漲水,人都出不去。
進出都不便,何談發展?
架橋——甘肅省局(公司)確定了第一個援建項目。
當年,甘肅省局(公司)就聯系投入了幫扶資金。半年后,一條長39米、寬5.1米的石橋跨過了王家溝,兩村3000多人的出行問題終于得到解決。
“溝塹一夕變通途,三千余人暢行,山村從此無患?!眱纱宕迕癜堰@座橋命名為“魏灣祁岔連心橋”,并在碑紀中這樣寫道。
在建這座“連心橋”的同時,另一座“橋”也建了起來:甘肅省局(公司)制訂了《聯村聯戶為民富民行動實施方案》,明確了“雙聯”工作的指導思想、工作步驟和具體措施。機關干部職工確定了魏灣、祁岔兩村的聯系幫扶對象,110名干部聯系兩村160戶特困戶和貧困戶;2名副處級干部駐守兩村,了解村情、民情,協調各項工作開展,負責幫扶計劃的具體落實。武衛東帶頭在村里認了“親戚”:聯系幫扶魏灣村的呂應學、呂黨黨、呂栓久三戶特困戶。
結合兩村貧困面大、基礎建設滯后、公共服務設施短缺、產業開發滯后、農民增收渠道窄等實際情況,甘肅省局(公司)為兩村確定了“一年打基礎,兩年興產業,三年促發展,八年奔小康”的工作思路。一場深入而持久的幫扶,在魏灣、祁岔兩村一步一步展開。
路——地上路要平,產業路要通
到達魏灣村的時間比記者預計的要早。
從界石鋪鎮政府到魏灣村,一共走了十來分鐘的時間。而在以前,至少要花半小時。
汽車駛過魏灣、祁岔連心橋,順著一條寬敞的通村路,直接開到了魏灣村。
路上,不時能看到進進出出的農用車。路邊,放眼望去是一片片銀白色的梯田,朝近處看,田里立著一株株套著塑料薄膜的果樹苗,下面是覆蓋著地膜的田壟。
甘肅省局(公司)政工處的吳浩告訴記者,路旁地里套著塑料薄膜的是蘋果樹苗,下邊間作套種全膜洋芋(當地人對土豆的稱呼)。一壟壟覆著地膜保墑的洋芋,讓這片蘋果園一眼望去蔚為壯觀。
是“輸血”還是“造血”?
甘肅省局(公司)在這個問題上沒有絲毫糾結。
“雙聯”工作開始后,他們便和當地黨委、政府達成共識:“雙聯”干部先進村接地氣,宣傳政策,了解群眾心聲和訴求;這幾年不是把幫扶資金直接給村里,而是和縣里、鎮上銜接,集中精力推進基礎性、公共性、民生性項目建設,夯實發展基礎,改善發展條件;把拓展增收門路與提高村民素質相統一,大力發展富民產業,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把大部分人的思想帶動起來。
修路,成為他們著手抓的一件大事。
2012~2013年,甘肅省局(公司)積極與甘肅省交通廳聯系,引入修路資金1160萬元,為魏灣、祁岔兩村硬化道路23.2公里;配套整修魏灣村產業道路24公里、祁岔村產業道路18公里。
地上的路要平,產業的路也要通。
靜寧縣是蘋果之鄉,當地黨委政府鼓勵發展蘋果產業。甘肅省局(公司)2013年為魏灣村新建蘋果園1500畝,提供化肥和地膜,解決山地果園收益慢的問題;2014年加強新品種蘋果示范園建設,引進蘋果新品種大苗2000畝,同時間作套種全膜洋芋,提高種植收益;積極推進蘋果幼園標準化管理,補栽、拉枝修剪、聘請技術人員進行果樹栽植和標準化管理培訓……
為拓寬村民增收渠道,他們還在充分了解村民意愿的基礎上,通過土地流轉的方式,在祁岔村集中建設了3座蔬菜大棚,種植高原夏菜。
5月7日,在祁岔村的蔬菜大棚里,村民李凡和王玉樹夫妻倆正在給自家種的黃瓜打杈。
李凡和媳婦都不識字,半輩子在土里“刨食”。為了供兩個兒子上大學,2012年之前,李凡一直在外打工。
2014年,煙草公司幫扶村里建了大棚,李凡和妻子一合計,不出去打工了,冬天承包大棚種菜,再種點蘋果、套種洋芋,收入不一定比打工差,還能照顧家里?,F在他承包的大棚里,種上的黃瓜已經結了第一茬。
李凡給記者算了筆賬:去年種了一季西紅柿,雖然缺少經驗,也有7000元的收入;果園里套種的10畝洋芋純收入14600元;種的玉米賣掉后,估計能賺5000元,算下來有近3萬元的收入了。聽說煙草公司還要幫扶村里建大棚,他和妻子還想再承包一個。
道路通了,致富路寬了,兩村村民有干勁了。
夢——舊貌換新顏,同圓小康夢
“以前的祁岔村,死氣沉沉。路不好走,村部還是危房,‘青瓦透墻黑洞洞’,在里面開會時就怕房塌了?,F在是‘窗明幾凈敞亮亮’,村子有了活力,村民們的眼里都有神采了。”靜寧縣界石鋪鎮黨委書記馬斌告訴記者。
敞亮亮的不僅是村部,還有村民的家里、心里。
三年來,甘肅省局(公司)在改善魏灣、祁岔兩村經濟發展條件的同時,注重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
他們把村民當作家人,關注他們的衣食住行、生活發展。他們幫魏灣村修建標準化衛生所、配套村部辦公設施,幫祁岔村修建村部、村民文化舞臺;在兩村建設活動室、農家書屋,捐贈科技、文化、休閑類書籍;改造兩村危舊房屋和農網電力;改造、加固兩村小學教室,并捐贈課桌椅、學習文具、教學器材和冬季取暖用煤,每年還對兩村的在讀大學生進行資助……
馬斌說,甘肅省局(公司)的“雙聯”工作做得實在,駐村干部與他們聯系密切,主動跟進了解幫扶項目有關情況;煙草的領導經常來聯系村看幫扶項目的進展情況、聯系戶的生活情況,農忙時節還組織職工來幫村民們收玉米、洋芋;村民們都有聯戶干部的聯系電話,有的村民去省城看病摸不著頭緒,給聯戶的干部打電話,聯戶干部跑前跑后地幫忙……
致富有奔頭了,生活環境改善了,村民們的觀念也在轉變。
2015年,甘肅省局(公司)要在魏灣村幫扶建設蔬菜大棚??吹狡畈泶宓拇笈锝o村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收益,魏灣村的大棚還在選址時,已經有村民跑到村委會主任王虎軍那里報名,想承包了。
行走在魏灣、祁岔兩村,處處是“新顏”:
在祁岔村的大棚里,看到煙草和鎮黨委、政府的駐村幫扶工作人員來了,村民趙銀錄夫妻倆熱情地摘下頂花帶刺的頭茬黃瓜,非要讓他們嘗嘗鮮;
在祁岔村小學里,六年級的小學生趙轉弟和同學們坐在寬敞的教室里、嶄新的課桌前上自習,他們只記得多媒體教學是多么生動有趣,早已記不清這間教室原來的模樣了;
在魏灣村村部的農家書屋里,王虎軍向記者介紹著書屋里的各種農業書籍,講述著村里這些年的變化、未來幾年的發展規劃;
在魏灣村特困戶李春豆家旁的果園里,駐村幫扶的界石鋪鎮人大主席常志良查看著蘋果樹的長勢,講述著這些2014年栽下的樹苗承載著多少村里人致富的期望;
在魏灣村村頭的一座新房里,記者看到了城里常見的防盜門、瓷磚地、歐式衣柜、水晶燈和各種家電,先富起來的村民魏忠選坐在客廳嶄新的沙發上,跟記者聊起2014年種洋芋的收成、這兩年自己家的變化……
在這片黃土高原,在那墚墚峁峁間的坡地、谷地上,一壟壟被地膜覆蓋的洋芋、一片片正在生長的蘋果園,傾注了甘肅省局(公司)機關干部職工對這片土地的深情,寄托著他們和界石鋪鎮黨委政府及魏灣、祁岔兩村村民共同的夢想和希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