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6日,上海寶山陸某非法經營新型煙草制品案件在寶山區人民法院宣判,當庭判處被告人陸某有期徒刑一年兩個月,并處罰金五萬元,這成為全國首例依法宣判的非法經營新型煙草制品案件。
經查,被告人陸某于2017年12月至2018年3月期間,從別處購買“萬寶路”“黑絲”等品牌“煙彈”,通過網上渠道出售給他人賺取差價,已售金額7萬余元,尚未出售“煙彈”共計226條,標價6萬余元。
案件承辦檢察官介紹,“煙彈”是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的俗稱,每根“煙彈”長度大約是傳統卷煙的三分之一,加熱即可,無需點燃,因不產生煙灰而受到一些消費者青睞。陸某通過網絡銷售的“萬寶路”“黑絲”等品牌“煙彈”系煙草制品,屬于國家煙草專賣范疇。
根據“兩高”司法解釋,陸某未經煙草專賣行政主管部門許可,無煙草專賣批發、零售許可證而從事煙草經營活動,情節嚴重,涉嫌構成非法經營罪。當然,由于我國尚未引入此類新型煙草制品,即便是持證零售戶也不能上柜銷售。
此次案件的宣判,在有效打擊新型涉煙犯罪活動的同時,也意味著從立案偵辦到技術鑒定,從司法審計到刑事判決,上海市煙草專賣局配合相關單位率先拿出了一套全流程、可復制、可借鑒的新型煙草制品非法經營案件查處方案。
早在2017年年初,上海市局就已洞察到“煙彈”銷售的蛛絲馬跡。面對市場上日漸增多的新型煙草制品,上海市局認識到,如若不及時監管,不僅會擾亂正常的卷煙市場秩序,還會給國家稅收造成嚴重損失。
2018年1月18日,上海首例部督新型煙草制品非法經營案在全國四地同時收網,查獲“煙彈”共計71.96件,案值62.28萬元,查實涉案金額近5000萬元。無獨有偶,2018年3月16日,上海市閔行區煙草專賣局會同公安部門從涉案人員顧某及其同伙處查獲“煙彈”共計3300余條,查實涉案金額高達6000多萬元。
新型煙草制品非法經營活動大多采用“螞蟻搬家”、走私入境的方式躲避監管。“闖關”成功后,這些非法經營的新型煙草制品銷售網絡也呈現出新特點:首先是“線上+物流”,線上通過微信收集“訂單”,支付寶結算“貨款”,隱蔽包裹或專車實現物流中轉,基本不在實體門店銷售;其次是人貨分離,批發下家無須接觸涉案物品,交易雙方無須見面;再次是涉案人員往往年輕化、學歷高、反偵查意識強。
在上海的這三起案件偵辦中,上海市局與公安經偵、網安等多警種高度協同,實施基于大數據的云端監管,精準快速地摸排涉案人員的基礎數據、資金數據、物流數據和關系數據,讓數據編織成涉煙違法活動的“熱力地圖”和“行為畫像”,進而做到精確打擊。
針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海市局與上海海關簽署聯合打擊走私煙草專賣品違法犯罪活動合作備忘錄,與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員會、上海市郵政管理局建立物流寄遞環節打擊涉煙違法犯罪協作機制,與上海市海警總隊建立聯合打擊煙草專賣品海上走私違法犯罪活動協作機制,讓“云端”決戰成為“海陸空”多軍團會戰。
“穿針引線”間,上海市局統籌做好與公安部門的立案偵辦、與質檢部門的鑒別檢驗、與指定機構的司法審計、與檢察部門的審查起訴,初步形成了新型煙草制品案件“查訴判”三環暢通的工作鏈條,做到了“握指成拳”“協調出拳”。
2018年以來,上海市查處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案件22起,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106.546萬支,案值110.51萬元。破獲加熱不燃燒煙草制品網絡案件4起,累計涉案金額約為1.2億元。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