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大紅綬帶,坐在莊嚴的會堂里,河北省衡水市煙草專賣局(公司)駐故城縣房莊鎮小廟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崔曉飛內心興奮又激動。
6月30日,河北省召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8周年座談會,并對全省扶貧先進組織和個人進行表彰。崔曉飛就是受表彰的扶貧先進個人中的一員。會上,他被河北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評為“2018年度全省扶貧脫貧優秀駐村工作隊員”。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自駐村以來,崔曉飛把小廟村村民當自己的親人,把自己當村里人,把群眾的事當自家的事,真情付出、真心幫扶,為全村群眾脫貧致富盡心竭力、貢獻力量。
村民眼中的自家兄弟
2017年年底,崔曉飛主動申請,加入衡水市局(公司)駐小廟村扶貧工作隊,成為全國扶貧大軍中的一員。
“我不怕吃苦,想趁著年輕多做點對社會有意義的事情,這樣才能更好實現自我價值。”崔曉飛是一名“80后”,從小生長在農村,長大后參軍入伍,榮立過三等功,復員后很長一段時間在做與扶貧相關的工作。可以說,于他而言,參加扶貧、為農村做實事是發自內心的渴望。
2017年12月7日,崔曉飛正式來到小廟村報到。雖然對農村的貧困與艱辛有著真切體驗,可眼前的情況還是讓他感到十分沉重:街道不整、垃圾成堆、村容破舊,全村368戶村民中有219戶是貧困戶,貧困比例近60%。
帶著沉甸甸的責任,在扶貧工作隊隊長張彥華的帶領下,崔曉飛迅速進入角色,開展扶貧相關工作。“起初,我以為扶貧就是幫助村兩委出謀劃策,幫村里開拓產業,為村民提供親情服務等。”崔曉飛說。可真正投入其中,他才發現工作并非這么簡單。
以整理檔案為例,按照要求,他們需要精準掌握村情民情,并及時建立完善相關檔案。為此,他們重新梳理了近年來的所有扶貧檔案,白天入戶、晚上填寫、周末加班,逐條整理更新,逐項排查核算,共制定完善全村及貧困戶檔案400多卷冊。
“還有政策宣傳,我們要讓貧困戶清楚地知道他們應享受到的政策以及落實情況,這也是一個重要方面。”崔曉飛說,不少村民年紀大了,今天記住了明天可能就忘了,他們只能反復講解、宣傳。
有人說,跟老百姓打交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崔曉飛在駐村扶貧之初也有這種體會:村民年齡偏大、部分人思想守舊、相互之間溝通不暢等,都給工作帶來了很大困擾。
“沒什么好辦法,只能靠扎實行動走進他們心里去。”崔曉飛表示,駐村伊始,張彥華就一再告誡他們,做好扶貧工作沒有什么捷徑,就是把心沉下來,先向群眾學習,了解他們的需求,獲得他們的信任。
走進群眾心里,需要真心、細心、耐心,更需要將心比心。駐村扶貧初期,小廟村群眾抵觸情緒較大,崔曉飛始終平心靜氣,站在他們的角度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在扎實走訪后,每位貧困戶的家里都有一張崔曉飛的“連心卡”,誰家有急事,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農忙時,他開著拖拉機幫群眾運糧食;有人蓋房子,他就成了義務搬運工;有人引水澆地,他就擼起褲腿,跑前跑后;誰家漏水停電,他又成了維修員,隨叫隨到。
時間久了,在村民眼里,崔曉飛早已不是那個城里來的扶貧干部,而是實實在在的自家兄弟。
解決貧困群眾最迫切的問題
在崔曉飛看來,駐村扶貧,要解決群眾最關心、最迫切的問題,特別是對于那些生活困難的貧困村民,他總是給予格外的關注和照料。
第一次入戶走訪時,崔曉飛見到了70歲的魯西東老人。“我記得他穿著一件深藍色單衣,衣袖和衣兜都破了,神情落寞。”崔曉飛說。
魯西東有些膽怯,話很少,對家里的情況也是東一句西一句說不明白。崔曉飛沒有急,他坐在老人身邊,拉著老人的手,跟他介紹自己的來意。終于,魯西東抬起頭,開始和崔曉飛說心里話:“小伙子,在我跟你一樣大的時候,村里都窮,連媳婦都娶不上。”原來,為了給弟弟娶媳婦,家里花光了積蓄,魯西東卻一直沒能成個家,到現在還寄居在侄子家里。時間長了,總有些不如意的事情。
在跟工作隊匯報之后,第二天,崔曉飛和同事就向相關部門提交了為魯西東蓋房子的申請,多次協調,終于申請下來近2.5萬元的住房補助金。隨后,他們又幫魯西東申請了宅基地,找來施工隊,蓋了兩間新房,接通了水電,做好了裝修。
“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扶貧隊的好同志。”住進新房子的魯西東激動地握著扶貧隊員們的手,久久不愿松開。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2018年,經過多方考察后,扶貧工作隊認為,小廟村發展韭菜產業前景可觀。可讓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有些貧困戶不僅態度消極,甚至還“潑冷水”。
盧金良就是其中一戶。他的妻子患病多年,兩人平時靠種點糧食、打點零工維持生活,日子過得十分拮據。因此,當扶貧工作隊決定發展韭菜產業時,崔曉飛首先想到了他。
第一次登門時,盧金良很不客氣地對崔曉飛說:“你一個城里來的,懂什么種地?要是有什么閃失,一年的收成不就泡湯了?”面對質問,崔曉飛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找到了問題所在。
回來后,他跟同事商量,村民之所以不積極,關鍵在于工作隊的前期準備工作做得不充分,不能讓村民真正放心。為此,他們邀請農業專家進行專題培訓,為貧困戶申請種植補貼,精選優良品種,建設相關設施,并鼓勵村干部以身作則、帶頭種植。
有了充分準備,崔曉飛又一次來到盧金良家,但他還是不為所動。第三次、第四次……直到第七次,盧金良終于同意拿出一畝地來試試。他們邀請盧金良參加技術培訓,并聯系收購商與盧金良簽訂了收購協議。一年下來,盧金良種韭菜的收入是糧食作物的好幾倍。
“今年,他主動找到我們,想把家里的地全部用來種韭菜。”崔曉飛笑著說,當時盧金良還專門向他道歉。
如今,小廟村已整體脫貧,可崔曉飛和同事們依然堅守在脫貧攻堅的崗位上,絲毫不敢松懈。“村里還有幾戶村民處于貧困狀態,而且全村的產業基礎還不牢固,規模和質量都有待進一步提升。”崔曉飛表示,回想一年多的扶貧工作,他心中有滿滿的獲得感。他不是一個人在戰斗,扶貧工作隊的每一位同志都在為脫貧而不懈努力,他們用實際行動彰顯了“擔當”二字。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