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成強在蜂場查蜂。 岳伍東攝
6月8日,湖北省竹山縣蜂農石成強一早就在屋后養蜂場搬運蜂種,裝車后給貧困戶送去。今年32歲的石成強,16歲學習養蜂,如今不僅是竹山縣有名的養蜂技術能手,還和志同道合的養蜂專業戶一起成立了竹山縣蜂之道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
2019年,國家煙草專賣局駐竹山扶貧干部因地制宜大力扶植中華小蜜蜂養殖產業,指導扶持石成強開展蜜蜂保種、擴繁、增量,蜂蜜加工、銷售一體化運作,帶動貧困煙農、貧困戶增收脫貧。
“國煙扶貧把我們合作社給帶出去了、帶起來了。”石成強說,“以前我們產蜜,擔心市場銷路;繁蜂,擔心市場不穩,如今在國煙扶貧干部的幫助下,蜂種、蜂蜜銷路都很穩定。我們只要努力做好技術指導,貧困戶努力把好蜂蜜質量,就能有好收成。”
在竹山縣農村,很多貧困戶也養蜂,不過都是傳統養蜂,靠天吃飯。石成強和幾位養蜂技術員的任務是,將所掌握的現代養蜂技術傳授給貧困戶,讓他們靠自己的技能增加蜂蜜產量和質量,增加家庭收入。
柳林鄉貧困戶陶紅衛身患眼疾,國煙扶貧項目補貼他5箱蜂種,他自己又購買10箱,開始養蜂。在石成強的精心指導下,去年陶紅衛割蜜一次就增收6000元。“今年能收蜜兩次,收入還會增加。”陶紅衛說。
多數貧困戶年齡較大、知識水平有限,教他們養蜂技術并不輕松。石成強和其他養蜂技術員一次次走訪、一遍遍重復要點,幫養殖戶加深理解;遇到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他們增加走訪頻次,幫忙干活。
比如,石成強入鄉隨俗,把養蜂技術名詞換成了村民熟悉的稱呼,以便貧困戶理解養蜂知識、掌握養蜂技術。
“很多人以為養蜂很簡單,把蜂箱一放,到時割蜜就行。”石成強說,“其實養好蜂并不簡單,關鍵是查蜂,要時刻關注每個蜂箱狀況,看看蜂王是否正常、有無分蜂征兆、有無病蟲害,等等,以便采取相應技術措施,保證蜂群正常、高效產蜜。”
為幫貧困戶掌握養蜂技術,國煙扶貧干部組織了蜂農技術培訓2663人次,涉及17個鄉鎮。石成強和技術員們參加了每一層級的培訓授課,他們在縣里授課,到鄉鎮上、村里授課,到戶手把手開展技術指導。
在向貧困戶傳授養蜂技術的同時,石成強也在不斷學習、鉆研新技術。對合作社發展,他打算開發蜂王漿、蜂花粉等產品,豐富現有產品線,增強市場競爭力。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