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要去工作,先不說了,你要聽媽媽的話……”9月18日中午,接到家里打來的電話,袁忠明簡單說了幾句就掛斷了。電話那頭,是他牽掛的人——上幼兒園的大女兒、兩歲的小女兒和愛人。駐村兩年多,他已經記不清這樣匆匆掛斷的電話有多少個。
2017年12月,袁忠明被福建省三明市煙草專賣局(公司)派駐到寧化縣淮土鎮淮陽村擔任第一書記。這兩年,他和村民們在一起的時間多了,陪伴家人的時間就少了。當前正是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袁忠明幾乎每天都要跟村干部一起學習政策、梳理思路,入戶走訪、談心談話……
“決戰脫貧攻堅進入倒計時,扶貧工作時間緊、任務重,有時實在沒辦法顧家。”袁忠明的話語中有對家人的愧疚,更有一份責任與擔當。
淮陽村有3065人,耕地2200多畝、山地4600多畝,資源較匱乏,是典型的空殼村。
“既然來了,就要為村民實實在在做事!”到任第一天,袁忠明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團結帶領干部群眾,緊緊盯住民生關鍵,為村民做實事、辦好事、解難事。經過深入調研和認真思索,他決心從強黨建、優民生、興產業入手,早日讓山村全面脫貧、村民過上富裕生活。
走好這條路,首先要將黨建與脫貧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黨員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
基于這樣的認識,袁忠明從筑牢黨建陣地、宣傳陣地入手,積極打造紅色文化宣傳長廊,進一步強化黨員意識、激發黨員干勁、提升黨員形象,不斷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促使村黨組織成為帶領群眾致富的堅強戰斗堡壘。
淮陽村的基礎設施存在不少短板。對此,袁忠明與村兩委成員一起,積極向水利、環保、財政、煙草等部門爭取近千萬元資金用于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開展生活污水處理和安全生態水系項目建設,河道兩岸修起的步行棧道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休閑場所;實施一系列民生改善項目,涵蓋基礎設施、村容村貌、災后重建等;成立日間照料互助養老中心,為老年人活動、用餐提供便利……
現在的淮陽村,黨群活動室、健身房、圖書室等場所設施一應俱全。“白天勞動,晚上健身,孩子們放學以后還能去圖書室學習,我們也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淮陽村黨支部書記劉玉林感慨道。
一業興方能帶動百家富。在改善民生的同時,袁忠明還為村里引進了光伏發電、雉雞養殖等產業,并穩定煙葉種植規模,帶動村民增產增收。他駐村以來,村民純收入累計增加110余萬元。
對于那些想立足自身實際發展產業的村民,袁忠明想方設法予以扶持。村民黃運伙有養殖雉雞的技術和經驗,但土地、水電問題一直難以解決。袁忠明了解情況后,多次開會幫他研究解決問題,并協調相關部門做好供水供電。
“去年9月,我的養殖場已經投產,順利的話年產值能有20萬元,這多虧了袁書記幫忙!”黃運伙高興地說。
只要涉及群眾利益的“要緊事”,袁忠明總是走在前、干在先。
“‘90后’貧困戶李慧林,因殘致貧,要盡快想辦法幫其解決生計問題。”
“殘疾貧困戶張紅發,脫貧信心不足,必須讓他重新振作起來!”
……
駐村后,袁忠明用了半個月時間,就把淮陽村2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其他困難家庭走訪了一遍,一本民情日記寫得密密麻麻。
隨后,袁忠明逐戶分析致貧原因,精準制定幫扶措施。
“給錢不如給機會,精氣神提升了,人才可能從根子上消滅貧困。”在扶貧過程中,除了用好政策,袁忠明始終把關注點放在扶志上,鼓勵貧困戶堅定脫貧信心。
李慧林、張紅發就是兩個生動例子——李慧林由于身體殘疾無法外出打工,袁忠明介紹他到村里的鞋廠工作,做一些包裝裁剪類的簡單活,同時為他父親落實了10.5畝煙葉種植計劃,有效改善了一家人的生活。張紅發的妻子和孩子常年在廈門打工,袁忠明一方面幫他爭取資金發展雞鴨養殖,另一方面與他的家人做好溝通,讓他們多給予張紅發關心關懷。如今張紅發的精神狀態有明顯改變,逐漸恢復了生活信心。
“袁書記剛來的時候挺白的,現在都曬得跟我們一樣黑了!”劉玉林笑著說。在袁忠明的帶領和大家的努力下,目前淮陽村已有11戶貧困戶通過勞動實現脫貧,其余由政府兜底,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