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前些時和一臺灣朋友小聚,他說我們大陸不少人,做什么事都喜歡跟風。比如有一個人在新辟的公路旁開了一個加油站,如若生意很好,馬上就會有人跟著在他附近,開上第二個或者更多的加油站,直到僧多粥少徹底玩完結束。前些年,賣煙煙賺錢,囤酒酒漲價。開店經商似乎成了一個發財的捷徑,甚至有人說傻瓜開店都能賺到錢。于是,小商店、大超市如雨后春筍一個接一個出現在大街小巷,村頭舍尾。供大于求的失衡,同樣把許多零售戶逼到了快要“玩完”的邊緣。到了這種地步,不少人又幾乎同時想到轉型。
談及“轉型”我又想到我那位臺灣朋友接著說的那句話:“如果這些后來開加油站的人,轉開和加油站配套服務的小餐館、汽車維修站,不僅不會一起玩完,還能產生互補的效果,吸引更多的客戶。”因此,于其坐以待斃,轉型求突破未必不是條出路。說到這里也許會有人要說“做熟不做生”的道理了。當然,這種提醒并不無道理,自己不熟悉的行當肯定會有經營風險。
有沒有一種穩妥的良方妙法呢?還真有:我們可以立足原有的經營品種,再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和論證,轉型升級增加一些有特色或周邊市場需求量大、而同類服務又少的商品。比如我們隔壁的小超市過去賣個糖煙酒小百貨,生意不是太好。自從他們增加了部分農資商品的供應,不僅農資商品賣得好、錢賺得多,還拉動提升了小超市原有商品的銷售量。除此之外,我們還可以嘗試一下跨界營銷、多元并舉的求財模式,比如我本人就曾因超市生意不好,又在超市附近開了一家酒樓。酒樓因酒水是直接從超市進貨,價格有了和同行競爭的優勢。所以,很快就以低廉的價格贏得了一大批食客,超市原先不是太好賣的新品或外地的白酒,也因自家酒店的直接推銷,都逐漸被消費者認知并熱銷起來。“跨界經營”也同樣起到了一個聯手互補的作用,不僅酒樓賺了錢,超市也跟著沾了光。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