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讀書常讀到描繪桃花的錦繡文字,桃花這種花也成了人們寄托思情的載體了。唐朝詩人崔護寫道: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宋朝書法家劉敞又作詩贊道:小桃西望那人家,出樹香梢幾樹花。只恐東風能作惡,亂紅如雨墜窗紗。清朝大才子袁枚也被桃花的美撼動心靈,提筆就撰詩美譽:二月春歸風雨天,碧桃花下感流年。殘紅尚有三千樹,不及初開一朵鮮。翻開古卷,桃花和文人情懷總有聯系,幾千年下來,桃花也染盡了人的七情六欲,古裝電視劇與電影也都喜歡在桃花盛開處拍攝美好的片段。
陽山桃花
春天,踏青,桃花肯定是要賞的,好比中秋賞月吃螃蟹蘸醋一樣,是個文雅的事。無錫位于江南一代,太湖畔的明珠之地,青山湖水哺育了桃花,無錫人談到桃花,能說的一定很多,因為他們太熟悉桃花了,溯源到春秋時期,地處越國的無錫是風水尚地,富庶且民風安逸淳樸,與外界無爭,頗有《桃花源記》里記載的模樣,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的“模特”是否是江南好地方無錫,還未有考察,但是只要在春花三月里到無錫看看漫山、慢地的桃花,身臨桃花源的感受有心而生。
說起桃花,無錫人豎起大拇指推薦的地方想必是陽山。陽山桃花聞名中外,一座陽山、一灣陽湖,見證了數千年文明的滄桑。陽山廣種桃樹,每逢春暖花開,漫山遍野的桃花交相輝映,民居庭前屋后開滿了桃花,陽山人也自豪地把陽山稱為“桃花源”。
人們夸櫻花是夢里的姑娘,忽遠忽近,不食人間煙火,而夸桃花是鄰家初長成的農家姑娘,溫柔大方,兩種花兩種美的展現,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桃花比起櫻花,更容易親近,花紅葉綠,色澤跳躍醒目,花開新鮮又純粹,紅紅綠綠交錯在一起,多少看上都帶著些樸質喜慶的鄉野村落氣息。席慕容在《一棵開花的樹》中寫道“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為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他讓我們結一段塵緣?!币彩墙杼一ㄙ澝懒藧矍?#xff0c;桃花在春天里即是漂亮大氣的姑娘又是一份情、一段愛的表達。才子佳人,花為媒,催人遐想無限。
陽山的桃花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從賞桃花到水蜜桃的盛產,桃花已經成了這片土地的標志,每年的桃花節也是吸引無錫人與省外游客聞香而來的好時節。陽山的山間、山坡、陽湖與村落小巷只要到了三月里到處開滿桃花,站在陽山之巔,瞻望山腳,不難發現,十里桃花恰似一層層粉艷的濃霧在陽山大地飄散,山腳下的桃花開得驚艷,山坡上的桃花開得喜氣,小巷里的桃花又開得孤芳自賞,近看遠看,俯視仰望,處處皆如美畫一卷。
陽山的桃花驚艷了,陽山的桃花聞名了,傳說也從塵封的老人嘴里流傳千里。相傳,陽山本來是沒有桃花的,千年前此地正好是天庭蟠桃園的正下方(古人的天象觀與今天不同),西游記里孫悟空被派到蟠桃園看守桃樹,哪知猴子潑皮撒野,偷吃仙桃,將桃核隨手亂丟,正巧桃核扔于陽山土地中,天上一天地上一年,仙桃桃核受了太湖畔好風水的養育,終成桃林,飄得陽山處處祥云朵朵。
當然,孫悟空是書里的人物,天庭也是鄉野傳聞。雖不真實但也給陽山的桃花點上一絲絲仙氣,明代梁辰魚作《浣紗記》,范蠡功成名退,攜西施泛舟而去,尋找地方隱遁,尋到了次年春日,范蠡走過曲徑,臟了衣服,破了鞋子,憔悴之際正望見滿眼粉色桃花,在晨曦的霧氣里仿佛仙境,范蠡豁然開朗,便來到了陽山定居,歸隱山林,盡享田園樂趣。
陽山桃花開的時候,還有油菜花的相襯,紅黃藍三色一組合,春的味道就更濃了。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