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耀中華,天耀中華,風雨壓不垮 苦難中開花;真心祈禱,天耀中華,愿你平安昌盛生生不息啊!”伴隨著姚貝娜的歌聲,我們送走蛇年迎來馬年。每年的大年三十都是和家人一起看春晚,辭舊迎新,只是在“禁鞭令”下的除夕夜少了鞭炮聲,顯得格外安靜。
放鞭炮賀新春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不管是繁華的城市還是僻靜的山村,無論是霓虹燈閃耀的鬧市還是小巷深處,每逢春節,噼噼啪啪的爆竹聲,此起彼落,競相歡叫。那五彩繽紛的火花,給深沉的夜暮劃出一道道彩虹,給人們增添了無窮的樂趣。
可是這熱鬧的背后是每年因燃放煙花炮竹造成的傷亡人數居高不下、各城不同程度的空氣污染。特別是人口密度較大的城市,很多地方不具備燃放煙花的客觀條件,除夕夜眾多人聚到一起放煙花,存在很多安全隱患。為此,政府出臺過“禁鞭令”,后來“禁改限”,再到今天的全面“禁鞭”,人們的態度在慢慢變化著:從剛開始的抵觸情緒、偷偷燃放,到后來基本按照限令燃放,再到今年幾乎聽不到鞭炮聲,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對燃放煙花炮竹的認識更加客觀、全面。新春佳節雖然沒了炮竹聲,信息通訊的發達帶來的新的拜年方式,讓我們在馬年感受到了新的年味。
逢新春佳節發個短信拜年,仿佛也成了有些年頭的傳統,近兩年,微博、微信的興起增加了拜年形式的多樣化。微信拜年聲情并茂,微博拜年可以圖文并用。尤其那些在拜年中加上自己或家人頭像的微信,再配以當前最流行的創意背景,或溫馨、或美麗、或搞怪,不僅讓祝福充滿情趣和快樂,而且將人們的情感交融、凝聚。另一種用手機拜年發送電子紅包的“土豪”行為,在生意圈和青少年中頗受青睞,也最潮。電子紅包的金額大小并不受限,最少可以是1元,并且可以以文字或語音形式留下祝福。朋友間多會發送6元、8元或者66元等小額的電子拜年紅包。不在乎數目多少,只為送上祝福、圖個吉利、博個好彩頭。
從以前的鞭炮陣陣響,到現在的微信滿天飛,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新春慶賀方式,也許幾年后,微信微博也out了。但不管時代怎樣變遷,過年一家團圓、向親朋好友送上誠摯的祝福是春節永恒不變的主題。圍繞著這一主題,用健康文明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春節都會充滿濃濃的年味。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