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每年重陽節,各地紛紛開展豐富多彩的敬老愛老活動,獻愛心、送溫暖,所到之處,歡聲笑語、暖意融融,令人欣慰。節日之際,集中開展敬老愛老活動無疑是必不可少的。但除了節日,老人更需要持之以恒的關懷。如果敬老愛老,為老人排憂解難僅僅局限于節日時應接不暇的“走走場”、“作作秀”,平日不管不問、不理不睬的強烈反差,難免給人逢場作戲、華而不實的印象 。
敬老愛老喊在嘴上、寫在紙上、掛在墻上,倒不如實實在在落在“行”上。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老人優先”的溫馨提示牌子隨處可見。牌子掛得好,遠不如真真切切落到實處來說好。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往往難如人意。在某些人那里“排隊要講先來后到,凡事都要公平公正,年紀大小都要一視同仁,誰也不能搞特殊化……”。“老人優先”說到底并非是一種“特殊化”,而是一種“人性化”的關心關愛,體現的正是泱泱大國全社會尊老愛老的延續和傳承。“及人之老”,就是我們要把對敬老之心推及到孝敬普天下的老人,讓他們感受社會的溫暖,使重陽敬老的傳統發揚光大。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吾老”就是孝敬父母、長輩。敬老,當自孝敬父母、長輩做起。孝敬,不但是物資層面,還應飽含對父母、長輩精神訴求和情感需要的關心、關注。心若無情,腳下無“行”。畢竟靠立法約束來的“回家看看”多少有點扭曲、走味了孝心親情的味道,孝敬父母、長輩,要用心“孝”、用情“敬”,不僅在節日更在平時,以免留下“子欲孝而親不在”的終身遺憾!當年,一首《常回家看看》,引起了多數人情感的共鳴。而馬年春晚的《時間都去哪了》再次提醒我們在忙忙碌碌的同時,把目光投向日漸老去的父母身上,常回家看看,陪他們嘮嘮嗑,敘敘舊,吃個飯。不能陪伴時,打個電話,發個短信、微博,報個平安,多加問候,一樣可以傳達孝心和親情。
敬老愛老,需要我們努力躬行!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