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一位新認識的曾經(jīng)在河南駐馬店當過教師的朋友,在回憶起當初執(zhí)教時的校長,他給予一句中肯評價:“生活如嚴父,工作如嚴師。”這位年過半百的朋友講:他每年都要回家鄉(xiāng)去看望校長,因為校長當初的“嚴”教會自己很多東西,是自己目前事業(yè)略有成績的基礎(chǔ),所以這個恩情不能忘。
中國有句老話講,叫“嚴師出高徒”。只有“嚴”,基本功才會扎實,才會培養(yǎng)出高水平的學生、弟子。但這個“嚴”不是態(tài)度上的冷漠和行為上的嚴厲,而是要求上的嚴格。即所謂,嚴中有寬、嚴中有道、嚴中有度、嚴中有愛,這也是師德的表現(xiàn)形式。
有一位很有名的老師講他自己與女兒的故事,他說:自己給學生輔導數(shù)學時還是非常有耐心的,但是在給自己女兒輔導數(shù)學時卻讓女兒覺得恐怖。如果第一次講題時女兒不明白,他臉色就會很難看,甚至打罵女兒,搞得女兒壓力很大。后來女兒中考居然落榜,沒有考上高中。他覺得女兒怎么會這樣笨呀,后來才意識到是自己嚴厲的方式讓孩子頭腦一片空白。
我有一位朋友也是如此,與自己兒子關(guān)系非常緊張,甚至到了不怎么說話的地步。一次我問這位朋友是什么原因,這位朋友告訴我也是為了兒子好。他說:在兒子小時候,自己就希望能望子成龍,所以兒子考試成績稍不理想就是一頓胖揍。后來兒子產(chǎn)生了逆反心理,越打越不學,而這位朋友是越不學越打。一來二去,父子關(guān)系淡了,自兒子考上大學后就很少回家,全靠妻子在維系感情。
我沒有去評論這位朋友的做法,但心里是否定的。這位朋友自己小時候?qū)W習就是磕磕絆絆,卻要求兒子必須一路出彩,這是不現(xiàn)實的事兒。嚴厲訓斥打罵的方式讓兒子惶恐、緊張、沮喪,覺得自己笨、無能。在此情緒下,兒子即使是聰明的,也會變得愚鈍。因為學習還是需要放松心情的,放松專心的時候孩子能力最強,而緊張沮喪的心情會抑制智力,頭腦若是亂糟糟的,孩子還能學習好嗎?
嚴一定是要嚴的,但絕不是這樣個嚴法。曾偶讀《梁啟超家書》,其中對教育一塊梁啟超還是深得精髓的。梁啟超育有子女十人,除一子早殤,個個成才。其長子思成是建筑學家、次子思永是考古學家、五子思禮是火箭控制系統(tǒng)專家。一門三院士,世所罕見。梁啟超在嚴格要求子女的同時,更多表現(xiàn)出的是坦蕩率真、平等開明,全然沒有大家長的專制作風和封建士大夫的迂腐習氣。
梁啟超在家書中寫道:爹爹雖然是摯愛你們,卻從不肯姑息溺愛,常常盼望你們在苦困危險中把人格能磨練出來。僅此一句便可看到梁啟超對子女的教育一刻也沒有放松,梁啟超對子女讀書寫字、學習課程、選擇學校、選擇專業(yè)、選擇職業(yè)、人際交往、戀愛婚姻等各方面都給予指導,引導子女的興趣,同時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志愿,從不強求他們一定遵照父母的意圖,而是反復征求子女意見,直到確認合乎子女的本心。這才是“嚴”教的典范。
最開始提到那位朋友曾經(jīng)的校長自然屬于梁啟超這一類的“嚴”,他坦蕩率真、平等開明,卻又善于引導,才讓那位朋友永遠記住他的好。而嚴師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自己淵博的知識、高超的引導藝術(shù)、魅力四射的人格和一絲不茍的嚴格要求。所謂的嚴師出高徒強調(diào)的是教師自身的智力、功底、修養(yǎng)、水平、品德等方面總和在教學中的具體實踐,而管理又何嘗不是這樣呢?(紅遼公司 王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