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下,煙草行業不可避免地面臨控煙履約日趨嚴格和發展環境日趨嚴峻的新常態,面臨高端高價卷煙市場需求緊縮和結構提升難度加大的新常態,面臨卷煙銷量回落和工商稅利由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的新常態。行業發展面臨的增長速度回落、工商庫存增加、結構空間變窄、需求拐點逼近“四大難題”更加凸顯。為此,煙草企業要增強憂患意識,居安思危,堅定信心,應變創新,明確舉措,把握進度,重市場,抓調控,穩增長,開新局。
孟子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左傳》有言:“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憂患意識是一種清醒的預見意識和防范意識,是一種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使命感。唐朝著名宰相魏征,他的政治管理核心就是“居安思危,善始克終”。他常常以隋朝滅亡作為教訓,規勸唐太宗要“居安思危,善始克終”。唐太宗接受魏征“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建議,勵精圖治,從而為“貞觀之治”奠定了基礎。英特爾公司總裁葛魯夫有句至理名言:“惟有憂患意識,才能永遠長存。”煙草企業職工尤其是領導者,一定要時刻保持憂患意識,時時防患于未然。要懂得今天的數字(盈利、市場份額等)反映的只不過是昨天的成績,只能說明企業過去采取的行動是對的。絕不要因為昨天的數字而沾沾自喜,而應針對經營中存在的問題繼續改進、不斷完善,以確保企業在現代市場的競爭中走得更遠更好。
煙草企業職工尤其是領導者在工作與生活中要時刻保持危機意識,不沉醉于取得的成功之中是明智的。要時刻不忘危機的存在。有一只老鼠意外地掉進了米缸,它在米缸中吃了睡,睡了吃,直到有一天它突然發現米缸見了底,才發覺自己已經沒有能力跳出米缸了。這個教訓極其深刻。老鼠不幸的結局,正是源于其對于危機意識的缺失。要懂得“懼者生存”,做到居安思危,而不是居危才思危。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風險的產生,才能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永立于不敗之地。否則,出現一點疏忽就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海爾集團CEO張瑞敏在談到海爾的未來發展時,曾說:“這些年來,我總體的感覺可用一個字概括,即‘懼’,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戰戰兢兢。市場競爭太殘酷了,只有居安思危的人才能在競爭中取勝。如果每個海爾人都懼怕自己的市場會丟失,就必然會創市場、爭市場,心理上先懼,行動上才會無所畏懼。”
煙草企業要進行危機管理,將危機消除在萌芽狀態;面臨危機,保持鎮靜;把握脫險的最佳時機;要有克服危機的信念。特別是要善于隨機應變,敢于打破成規。《易經》最杰出的智慧,就是貴新。正如《易經》所說:“日新之謂盛德。”就是說,每天的太陽都是新的,要更新才有大發展。煙草企業要創造新的經營方式,不斷更新產品和完善服務。如果產品多年一成不變,其實就意味著死亡。要敢于異想天開,敢于大換血,敢于超過別人。歌德說:“我們必須不斷變革創新,充滿青春活力;否則,就會變得僵化。”處于這個“惟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變化的旋風愈轉愈快”的21世紀,煙草企業惟一的選擇就是變化得更快,與時代同步,不斷推陳出新,趨吉避兇。
海爾集團CEO張瑞敏曾說:“市場上惟一不變的就是永遠在變。”既然企業所面對的市場環境隨時都在變化,甚至是瞬息萬變,那么我們就要隨時調整經營思路和經營策略,創新銷售模式和銷售方法。面對行業改革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上海煙草創新轉型促發展,比如,專賣創新:市場監管從粗放向精準轉型;原料保障創新:煙葉原料“一生管理”不斷完善;生產創新:精益制造持續提升產品質量;營銷創新:精準營銷向區縣市場延伸;技術創新:新品研發瞄準市場需求;作風建設創新:教育實踐活動亮點頻現。這些經驗和做法值得其他煙草企業學習、借鑒。
煙草企業要客觀看待新常態下經濟發展的新特點,積極適應行業深化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清醒認識自身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居安思危,應變創新,真刀實槍地干,兢兢業業地做,提高效率、效益、效果。要以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2015年全國煙草工作會議精神和企業工作會暨職工代表大會精神,深化改革,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為目標,突出抓好生產組織保障、精益管理、節支降耗、體制機制激勵、煙草品牌培育、黨建和依法治企,促進精益制造、基礎管理、提質增效、隊伍建設、營銷服務工作、協調發展等各項工作水平再提升,圓滿完成“十二五”工作任務,努力開創發展工作新局面。
總之,煙草企業面對新常態、新目標、新挑戰,要自我調整、自我加壓,居安思危,應變創新,增強做好經濟工作的主動性、預見性和創造性,穩中求進,與時俱進,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各項工作抓準、抓實、抓緊、抓好,抓出成效,抓出亮點,抓出特色,促進品牌突破發展和企業科學發展,為努力實現行業今年上繳財政總額接近一萬億元的年度目標而奮斗不息,做出貢獻。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