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陪女兒在興隆大世界買羽絨服的時候,看到一樓展板上貼著幾幅黑白老照片,都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穿著的各款棉服,有對襟紐襻樣式的短棉服,也有厚重肥大的長棉服,很熟悉也很親切的感覺。
小時候穿的棉服都是母親一針一線縫制的,不舍得用新棉花,只能把用了十幾年的被褥中的棉花取出來,再用木棍打散,絮到棉服中。怕弄臟,領口和袖頭還要多縫上一層粗布,便于拆洗。畢竟不是專業服裝師,母親縫制的棉服雖很暖和,但不是衣襟后擺翹,就是肩頭有些緊,好在那個年代大家穿的都差不多,沒有人會在意這些小瑕疵。
記得父親有件棉大衣,黑色面料,雙排紐扣,表面看上去最普通不過了,可里面卻套著一層翻毛羊皮,很沉重,但非??癸L。小時候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氣是很常見的事兒,但裹在父親的棉大衣里面一點都不覺得冷。這件棉大衣父親上班時穿在身上,晚上睡覺時壓在我的被上,看著窗上厚厚的冰花甜甜地進入夢鄉,一直暖暖的陪我度過浪漫的童年。
初中以后就很少有人穿自家縫制的棉服了,當時非常流行穿軍棉襖和軍大衣,男生女生都一樣喜歡。不得不說軍大衣是很有型的一款棉服,穿起來也不覺得笨重,很有幾分軍人的威武氣質。我的第一件軍大衣是在九路市場買的,露天的市場橫貫了幾條街道,賣軍大衣的很多,挨家挨戶的看,挨家挨戶的講價,最終如愿買到一件。記不得價格了,只記得業主笑著對我說一句:你這小孩還挺能講價的。
初中時期,還是會看到母親縫制棉服的,不是為我,而是為待嫁的姐姐。俗話說,女兒是父母的貼心小棉襖,所以女兒在待嫁時,一般母親都要為女兒縫制棉服。里面是雪白的蠶絲棉,既輕柔又保暖,外面是粉色的緞子面料,上面繡有喜慶的圖案,再綴上精致的紐襻,穿起來倒是別有一種風情。
高中快畢業時,穿羽絨服的才逐漸多了起來,然而軍大衣還沒過時,穿的人也很多,但羽絨服勝在款式多、重量輕,所以逐漸成了北方冬季的主導棉服。不過,一般的羽絨服在沈陽穿還可以,畢竟現在沈陽冬季的溫度不是很低,鮮有兒時經常零下三十幾度的天氣,如果真還那么冷,恐怕穿羽絨服就難抗低溫了。
一次到長春辦事,清晨往火車站走,三九的天,有哈氣成冰的感覺。當時穿的羽絨服就像紙一樣,瞬間被寒冷透過,心臟仿佛被一只大手抓住般,揪揪的滋味。瞬時,讓我想起兒時父親穿的那件內襯翻毛羊皮棉大衣,那是父親的溫暖,厚重、慈祥,足可以抵御嚴寒的侵擾。只可惜父親去世多年,那件棉大衣也遺落在歲月當中。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