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記得那年的青澀,懷揣著夢想,追尋著父親的足跡,踏上新的征程,奔赴我工作的第一站——素有普洱北大門之稱的銀生古城景東。這里歷史悠久,鐘靈毓秀,人杰地靈,文化底蘊深厚,因唐代之后曾是疆域遼闊、盛產銀生茶的銀生節度府所在地而得名銀生古城。就是這樣一片土地,養育了這樣古樸的彝家民族,他們有山的情懷,有水的情愫!就是這樣一份真切,一份執著,在山村的綠色煙田下,碰撞出人世間亙古不變的真情。就是這樣的情愫,在風花雪月和油茶醬醋的日子的變幻更替中,我更加堅定自己的目標,用熾熱編織著自己的理想,為構建和諧煙草,用自己的方式去播種希望,收獲滿意。
回望歷史的發展,點燃記憶的火花。景東縣烤煙生產經歷了試種、起步、發展、“雙控”政策后穩定發展的過程,1985年組織烤煙多點試驗,1992年以后作為新興產業培植,1997年一度發展到5.2萬畝,1998年“雙控”政策實行后,種煙鄉(鎮)由15個鄉(鎮)減少到6個,面積由5.2萬畝減到1.45萬畝。2000年以后不斷加大資金投入,狠抓科技興煙戰略,使全縣烤煙生產在品質、產量上有明顯提高,2011年全縣13個鄉(鎮)、135個村、898個組、10321戶農戶種植烤煙,種植面積10.025萬畝,合同產量26.29萬擔,實際收購28.938萬擔,煙農收入2.79億元,實現煙葉稅6410多萬元。是自1992年以來的最好的一年,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為今后的大發展、快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20年生產實踐證明,烤煙已成為全縣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財政增長的一項骨干產業。根據《景東彝族自治縣新煙區發展建設規劃》,到2015年全縣煙葉生產發展目標40萬擔,建設基本煙田35萬畝。彈指一揮間,20年煙草歲月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觀煙草的發展脈絡,看煙草的變化軌跡,會有一種自信的聲音,充溢著我們的耳膜。
今天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呈現在眼前的是崛起中的新煙區。我們正在用鏡頭,膠片,文字去搜尋,紀錄這塊歷史,文化的痕跡,記錄下烤煙產業發展的點點滴滴,記錄下各級領導對新煙區的深深關愛。一幅幅獨具視覺沖擊的漫山煙田清晰地浮現眼前,連片的煙田在驕陽下與山巒相映成趣,磅礴的氣勢隨著綠色感官迎面而來,現代化的臥式密集型烤房如珍珠斑鑲嵌在綠油油的煙田中,綿延的煙路好似給煙田鑲上了金邊,別具一格,獨具特色,構成了一幅幅美麗壯觀的畫卷,凸顯出天人合一的生態和諧之美。一個個煙草人活躍在我們的筆頭心間,他們一次又一次地打動著我的心扉,他們熟悉或者陌生的面孔深深地嵌入我的腦海,使我不能須臾忘記他們。他們用自己辛勤的雙手和艱辛的汗水,書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偉業績,開創了新煙區燦爛的明天……
在靜靜的凝視中,我突然發現,從走出象牙塔開始到現今,在一個個鮮活的煙草人精神感召下,我心神蕩漾,欽幕不已,就是這樣一份歷史的真實回望,我離自己的目標越來越近。就是這樣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和絢麗多姿的民族文化,積淀了“尚德崇文、和諧包容、敢為人先”的景東精神。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新一代煙草人要勇于擔當起“利國惠民、至愛大成”的歷史使命!我們個人價值的高低和煙草企業的興衰早已融為一體,實現煙草行業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共同發展目標,任重而道遠。唯有腳踏實地、艱苦奮斗的奉獻,唯有負重拼搏、發憤圖強的實踐才能實現。我們要以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樹立“兩個至上”行業共同價值觀,踐行“利國惠民、至愛大成”核心價值理念,堅持開展“三個全心全意”努力做到“三個始終”,牢固樹立責任意識、憂患意識、公仆意識、民主意識、創新意識,充分發揮集體智慧,恪盡職守,高效務實,勇于開拓,勇于創新,堅韌不拔,迎難而上,珍惜每一刻、抓緊每一天、走好每一步,力爭把工作一項一項地抓好,把事情一件一件地辦實。
雖然,我們的力量太小太小,但是,我相信,當春的信息掠過窗外的時候,會看到一幅流金溢彩,金浪滔滔,心歌魂舞,震撼人心的畫卷。煙草終將伴著我的文字,伴著我的期待,伴著我堅定的路途。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