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吸煙,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從煙歌、煙聯中便可窺見一斑。這些作品將吸煙與戒煙的傳聞軼事表現的淋漓盡致、妙趣橫生,讀后不僅使人拍手叫絕,而且倍受啟迪。
煙歌
流傳于陜西洛川的喜歌“白銅煙袋七寸三,牛毛絲子金貴煙,麻柴點火不相干,火繩點火嘔生煙,煤紙吃煙美攢攢”(《洛川縣志》民國本)。這首喜歌從側面反映了秦人與煙草結下的不解情緣,唱得委婉動聽,耐人尋味。另一則流傳于陜西旬邑縣的喜歌則更顯得詼諧幽默,多少年來久唱不衰:“劉備抽了一口煙,帶上人馬進西川;孔明抽了一口煙,率領兵馬出袛山;關公抽了一口煙,封金掛印出五關;張飛抽了一口煙,當陽橋頭嚇曹蠻;趙云抽了一口煙,長板坡前殺的歡;黃忠抽了一口煙,掄刀大戰定軍山”(旬邑《一口煙》)。
吸煙有害健康,這個主題在煙歌中表現的較為突出。流傳于陜西延安的煙歌這樣唱到:“騎馬不騎拐子腿,交朋友不要交煙鬼。煙鬼嘴臭心腸黑,煙熏火燎活受罪”。這則煙歌采用比擬、直賦、夸張的手法道出了吸煙的危害。
1911年5月,上海革命軍外交總代表伍廷芳、上海軍政府民政長官李平書在上海張氏味莼園發起禁戒紙煙大會,許多社會名流響應。作家金蔚文配合禁煙活動,編寫一首《戒煙小調》;上海名醫丁福保、俞鳳賓對紙煙成分進行認真的化學分析,做病理實驗,并將紙煙的危害化驗報告公之于眾。伍廷芳的秘書朱文炳還創作了《竹枝詞》,以民歌小調記述了禁煙運動的全過程。其中一首《竹枝詞》這樣諷刺吸煙者:“有人口插一支斜,或是香煙或雪茄。縱未逢人當面罵,自低人格丑難遮。”
?
民間流傳的《吸煙人“十字令”》,從一到十依次排列,共十句,表現了人物特定神態,揭示了吸煙的危害,頗有諷刺和教育意義。“一嘴黃牙煙臭濃,兩眼發燥心朦朧,三口落吐吊精神,四時衣衫盡煙洞,五臟受害不必說,六腹煙熏捐身軀,七月秋涼咳嗽起,八成肺病煙起源,久(九)吸煙最危害,十萬錢財付東流”。
在南京市第二歷史檔案館里,藏有一本《共和國民唱歌集》,1932年初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共收錄了30首愛國歌曲,其中有一首《戒煙令》,由華航琛填詞作曲。據筆者考證,這首歌曲是我國最早的一首戒煙歌。歌詞是“紙煙紙煙,害人不淺,精神腦筋損傷勝鴉片。勸同胞快戒紙卷煙,紙煙不吸名譽保全,誰敢輕賤?”
著名愛國將領馮玉祥1946年赴美考察水利,在一次會議中,騰騰煙霧把馮將軍熏得頭昏腦脹,于是,他提筆寫下一首打油詩“大會禮堂,又熏又臭,又臭又熏。既熏且臭,既臭且熏,熏而又臭。熏熏臭臭,臭臭熏熏;亦熏亦臭,亦臭亦熏。”
解放后,為宣傳戒煙,由瞿琮、任舉紅作詞,畢庶勤作曲,創作了一首頗有影響的《戒煙歌》。歌詞大意是“叫聲哎哎!同志哥,哦!你聽我說:抽煙的害處,實呀,實在多。是的么!尼古丁,最有毒,引起癌癥了不得,你花錢來害自己,身體受折磨。”
臺灣防高血壓協會和社會祥和基金會制作的戒煙宣傳畫片中,有一首近似歌謠的《釵頭鳳》,很有哲理。詞曰“本國煙,外國煙,成癮苦海都無邊。前人唱,后人和,飯后一支煙,神仙生活。錯,錯,錯!煙如舊,人苦透,咳嗽氣喘罪受夠。喜樂少,愁苦多,一朝上癮,終身枷鎖。莫,莫,莫!”
早年《咸陽健康教育館資料匯編》中收錄有一篇《訪“煙草先生”記》的文章,說的是《煙草閑談報》記者“我”去采訪“煙草先生”時的所見所聞,客觀地反映了煙草在國民經濟建設和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采訪中,一個名為“尼古丁”的女子給“我”唱了一首不古不今,不中不洋,別有情趣的歌。詞曰“風刀霜劍嚴相逼,匹馬孤軍無支援,果真路近黃泉!恨只恨,奴不似那如花美眷,空度了多少似水流年。也曾博得大家羨,眾人戀!翻掌間,飛來口誅筆伐無人憐。嘆只嘆,世態炎涼人情薄,用奴時,俺好似金屋之嬌如玉顏。有事托情算機關,是奴做引線。友人相見言歡,先讓奴上前。驚恐憂悲愁腸斷,奴為他引出錦繡文章千萬篇。酒足飯飽家團圓,奴為人招來彩云助興歡。或節日,或酒宴,奴為人潻彩萬萬千。更是那壯士凌云憂國為民的英雄漢,奴為他添風度,壯士行色,出力不淺。最可憐,奴之功勞無人見!世可悲,人兩面,人前貶奴似砒霜毒劍,人后又同奴纏綿,道是‘快活似神仙’!怨只怨,何處見清官,為奴斷公案!”
煙聯
《煙草楹聯趣話》中輯錄的幾副楹聯別具特色,讀后耐人尋味。 “酒后茶余香聞蘭蕙,風清月白味淡芭菰”。茶余飯后在“風清月白”下吸煙賞月,多么愜意! “百事業中都是水,一吹噓后便成煙”。這副描述水煙袋的對聯虛實相間,寓哲理于其中,很值得玩味。它告訴人們:做事要踏踏實實,不能“吹噓”,否則“便成煙”。“呼吸間煙云變化,坐讀處蘭桂芬芳”。這副對聯巧妙地將吸煙與人生哲理融為一體,使人產生無限感慨。“芭菰尋淡趣,香草思美人”,這副楹聯把吸煙的情趣勾畫得惟妙惟肖,人們在吸煙時“尋淡趣”、“思美人”、覓戀情……好不快意。“會中滋味頻嘗取,紙上煙云任卷舒”及“領取會中好滋味,餐將洞里古煙霞”,這兩副楹聯活脫脫地描繪出“會中”吸煙人悠閑自得的神態,全無馮玉祥將軍的“熏臭”之感,此種情趣,也許只有吸煙者才能體會到。
“停云積雪芝蘭室,吸霧餐煙火仙”、“淡淡煙云歸一路,吸取水旱備雙枝”、“煙醇味香上等煙,價廉物美優惠價”。這三副楹聯對仗工整,更適合煙店使用。
“未謝人間火食,卻餐天上煙霞”、“ 吞云吐霧似仙,揚眉吐氣入神”、“低頭三吸神游天仙境界,仰天一噴氣壯云霧山河”、“銀棒幾燃渾致醉,烏絲一縷欲望饑”。這幾副對聯把吸煙的美妙感受刻畫地入木三分,使不吸煙者讀了,也生出幾分醉意。
“氣味芬芳最宜茶余飯后,煙霧繚繞無限詩意文章”。這副對聯仿佛告訴人們:“茶余飯后”和寫詩作文宜食煙草,這和民間流傳的“飯后一支煙,賽過活神仙”及“煙出文章,酒出詩”等諺語不謀而和。
“傳人四百載歷經三種社會真可謂煙云漫漫,專賣十余年建設兩個文明確實乃生氣勃勃”,這是今人作的一副對聯,形象地描繪出煙草發展的歷史與現狀,頌揚了煙草專賣制度實施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據說孔子的弟子王秀才嗜煙如命,他的大字館供有孔子牌位,牌位邊貼有一副對聯:“煙茶待客人,筆墨不當善”。由于找王秀才寫字的人很多,因而他明示求字者“筆墨不當善”,意思是:不掏銀子者免談。看來孔子的弟子也是一位營銷高手,也會搞“有償服務”。
在民間流傳著這樣一件戒煙趣事:有一個妻子見丈夫抽煙成癮,多次勸阻都無絲毫收斂,于是她就送了一上聯給丈夫,以示嘲諷“張口閉眼,噴云吐霧,誰家男子像你這燒火先生?”好家伙,婦道人家敢教訓我這大丈夫!不甘示弱的丈夫馬上送上下聯予以還擊“搬嘴弄舌,說風道雨,哪家女子似我那潑水夫人?”見丈夫執迷不悟,聰明的妻子又很快作了一副疊字聯“根根柱柱抽抽仍仍手手人民幣;絲絲縷縷吸吸吐吐口口尼古丁。”好厲害的夫人!妻子的疊字聯給了丈夫不小的震動,他沉思一番后,決意戒煙,便送了妻子一副拆字聯,既讓妻子監督,又示自己的決心:“信是人言,本欲取信于人,不然言而有信;煙乃火因,常見抽煙起火,應該因此戒煙。”
著名畫家齊白石年輕時常將煙筒、煙盒隨身相伴。他每次作詩時,總要先抽上幾口煙,后來,他在朋友的勸告下,決心戒煙,并當眾將煙筒、煙盒拋入水中,吟出十字一聯“煙入水中去,詩從腹中來。”
不少人戒煙是時戒時抽,戒戒抽抽,抽抽戒戒,愈戒愈抽。于是,有人作了這樣一副重疊聯“屢抽屢戒屢屢抽屢屢戒;日戒日抽日日戒日日抽。”橫批是“白費功夫”。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