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與同事探討目前孩子的教育問題,同事大發牢騷,說目前孩子的壓力如何重,家長如何盼子成龍,教師的教學方式如何不靠譜,并最終歸結為教育體制如何需要改革。我思索了一下,覺得之所以產生這些現象的根本原因不在教育本身,而在于我國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失衡。
中國解放初期,雖然生存條件不良,但每家每戶還是要多生孩子,每家四五個孩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原因就是當時科技不發達,技術水平低下,很多勞動都是靠人工去完成。尤其在農村,從春種到秋收,基本靠勞力一鋤頭一鋤頭地去完成。勞力不足,就意味著要挨餓,這也造成了當時重男輕女的思想傾向。但隨著科技進步,生產也從人工逐步過渡到機械化,解放初期大量生育的后果也逐步顯現出來,生育基數過大,生產力過剩,使就業選擇更趨向塔尖的人群。而為了讓孩子成為塔尖人群,家長便不惜給孩子請家教、送名校,家家在攀比、戶戶在思危,從而造成了這種中國式的教育現象。勞動力過剩帶來的后果,不僅反映在教育觀念上,在房價、物價等諸多社會資源晴雨表上都能反映出來,而解決的根本唯有保持供求關系的平衡,這也是價格回歸的前提條件。
我們經常談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我認為,就是要保持平衡。在企業,所有績效管理、崗位定員等諸多辦法的實施,都是圍繞生產技能與生產技術要求相平衡而開展,平衡才能發揮出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無論是生產技能高于生產技術要求,還是生產技術要求高于生產技能都將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浪費,這也是精益管理所不允許的。
中國人講求一個“舍得”,認為有“舍”才有“得”,其實這就是一個最樸素的“平衡”學。舍與得之間存在一個辯證的平衡關系,有的人舍掉了精力,得到了知識和技能;有的人舍掉了汗水,得來了愉悅和健康。這是一種守恒的關系,要適可而止,過多的舍掉,會換來失衡。比如看書,目不轉睛、不分晝夜的看,你雖然獲得了書中的內容,但也會引起腰脫、頸椎彎曲、視力下降等諸多疾病。《內經》上講:“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意思是說,人體在正常情況下,處于“陰平陽秘”的狀態,機體陰陽協調,內外環境平衡。一旦陰陽失調,臟腑功能就會受損,人體就會發生各種疾病。
無論是中醫學上的《內經》,還是物理學上的能量守恒定律,亦或是古代哲學上的易經,其實都是這個意思,這是規律,是大道。這樣反過來想,就不難理解產生中國式教育現象的根本原因了。如此看來,只有平衡才是硬道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