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今天是元旦了,2014年退出歷史舞臺,2015年已經開始了嶄新的一天,公歷年我們農村都不習慣過,只過農歷年。公歷年離農歷年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現(xiàn)在的東西應有盡有,什么時間買都可以,年貨也不用提前準備,沒以前過年熱鬧了。好吃香腸的人,已經灌香腸風干著,只有這個提前弄好。雖然沒以前有年味,但過年也的置辦新衣服,父母的,婆婆的,孩子的,也為自己添一件,一個都不能忘記。總記得,小時候不管日子多么緊吧,母親自己不穿也得給我們置辦上新衣服。有一年實在沒錢賣,母親翻出箱底用自己沒舍得穿的陪嫁的衣服改的,畢竟算是新衣服,正月初一拜年時才可以穿的新衣服,過了年就脫下,留著走親戚的時候再穿。為了孩子,父母掏心也愿意。有錢的人家做衣服,找裁縫做,母親為了省錢,白天干活,晚上點著煤油燈一針一線給我們逢,睡醒一覺看母親還在逢,盹得一磕頭一磕頭的。如今已經很少有裁縫這個職業(yè),工業(yè)化快速發(fā)展,加速了傳統(tǒng)手藝的滅亡,以前的裁縫多數(shù)改行了,只有為數(shù)不多的人還在堅守,那是他所干的職業(yè)也與此有關罷了,過去的風光無限已成過往云煙。
說到過年,一些舊的習俗在農村還是有的,臘月初八喝臘八粥,新媳婦不能在娘家過臘八。二十三辭灶小過年,晚上點上香,做上三種食品祭灶王爺,這事都是家里的老人做,口里念念有詞,燒紙錢祈福,多進錢財,保佑全家平安。有民謠“二十三來辭灶,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糊窗戶,二十六燉魚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白面發(fā),二十九貼道友(春聯(lián)),三十闔家歡樂吃團圓餃子——。”
貼春聯(lián)是個喜慶活,幾家一塊貼,熬一鍋面糊,用小笤帚頭站著面糊貼,大門上,里屋門上貼對聯(lián),水缸上,面缸上,水井邊,石磨上,風掀上,櫥子上,柜子上到處都貼福字,門口上邊和窗戶上面也貼上過門錢,花花綠綠,等所有的對聯(lián)和過門錢貼完,整個院子就像蓋上蓋頭的待嫁新娘,讓人看在眼里,喜在心里。這家貼完,剩的面糊還可貼一家。年三十守歲也叫“熬年”,在鄉(xiāng)下還有除夕夜守歲的習慣,問候幾家長輩后,在屋里灶王爺年畫前,點上香,擺上酒和菜,也可用水餃,供著灶王爺和財神。再在天井放一張桌子,也擺上酒,點上香,祈求上天賜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有個好收成。然后不再出去,守歲是從吃年夜飯開始,這頓年夜飯慢慢吃,從掌燈時入席,有的人家一直吃到深夜。
在這“一夜連兩歲,五更分兩年”的晚上,家人團圓,歡聚一堂,說吉利話,不能罵人和打孩子。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茶點瓜果放滿一桌。過年家里的鍋里不能空著,要在篦子上放上豆腐和年糕,豆腐(福運年年有)年糕(日子年年高)一直放到初五。除夕之夜,一家老少,邊吃邊樂,談笑暢敘,喜看春節(jié)聯(lián)歡。12點鐘聲響后,放鞭炮,煮水餃(用芝麻秸稈燒火,期盼日子像芝麻開花一樣,節(jié)節(jié)高,體現(xiàn)人們的美好愿望。)把大門口橫一根木棒,象征把一切邪瘟病魔趕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故大詩人蘇軾寫下了《守歲》名句:“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夸!”與此可見除夕守歲的積極意義。
我們在老一輩人的期盼的祝福中長大,時間如流水,珍惜時間像愛惜生命一樣寶貴,不浪費一分一秒。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yè)發(fā)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