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本無打算走進這杜鵑王國。周末驅車送爺爺奶奶回普底,一路上我們聊著家庭碎事,并無心窗外的春天。駛入百里杜鵑大門,儼然一幅旅游的盛況,車流不息,人熙物攘,感受不到絲毫閑游的寧靜!我低聲道,“我還沒來看過這百里花海唉”。在一片嘲笑聲中,我們到了家門口。
下車后,我一抬頭望見的是對面山上一片血紅,可謂是“萬紅一片千般綠”。河江看見我凝注的表情,嬉笑著對二嬸說:“姐夫說他還沒看過我們這兒的杜鵑花嘞。”二嬸大笑一聲說:”唉,我們在這生活了幾十年,哪一條路我們都清楚得很,吃過午飯,我帶你們免費暢游。”
“曾記當年日暮,落黃昏,無人來嗅”。記得去年八月份第一次來爺爺家,當時并沒有杜鵑花開,只看到扎根于泥土的軀干,隨風搖曳,而如今人來人往的繁華,似有一種春風得意的風華。心想,如此盛況,沿著曲徑賞花,總該別有一番景致吧!
所謂的小路只不過寨子里往來的農民春耕時踩出的小捷徑。這個時候也正是布谷催春時,所謂“映山花紅柳河蔭,杜鵑知時勸農勤”。沿著小路,我們在花叢中游著,沒有旁人高聲的贊美和絢麗的燈光,有幸聆聽到大自然深處的呼喚,感受到只屬于這世界花園的靜美。
站在高坡,遙望的是無跡的花海。花朵與花朵之間有相視而笑的,有肩并肩并排的,猶如化蝶的梁祝,又如雙棲的鴛鴦。還有那半掩在葉子間的嬌容,仿佛那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泛著紅暈的羞澀少女,欣喜又緊張、興奮又恐懼,顯得那么的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細膩而生動。葉子互向而生,沒有相互攀高的姿態。葉子與花奏著和諧的旋律,花沒有自私地掩蓋葉的姿容,葉也沒有自大地爭奪花的美艷。葉子底下是厚重的軀干,有那蒼老泛著黑的,有那饑黃夾著繭的,還有那初長成的,靜靜地堅守,顯出那任兒女歡笑的卑微與苦等神態,宛然那為兒女遮沙擋石的僵硬姿態,,更是那“世間滄桑任北風,寒冰無情化屋中”紅花歸處的臂膀。
陽光與花之間似漆般膠著著,像那幸福的情人親著嘴兒。春風時不時舞動著雙袖為這甜蜜的美好送來祝福,花兒便乘著風兒倚在日兒的溫暖懷抱里,露出那醉人的纖纖手。日光透過葉子印在泥土上,形成幅幅斑斕詩畫,寫出對花兒最動人的情詩。天上的鳥兒舞著翩翩的翅膀,高歌著首首動人的情歌。在這聲息里,夜晚是否會有鬼一般的斑駁黑影?我們是否還做著曾經夢?
突然想起劉禹錫的詩句來,“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蓉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杜鵑沒有洛陽牡丹的雍容華貴、國色天香、富麗堂皇,也沒有承載“侯于園輔之廢興”的中國歷代興亡演變史重責;杜鵑沒有清華荷塘的孤傲、清高、圣潔,也沒有擁有“步步生蓮,五種天華”的輪回與神圣。她以天真無邪的身軀支撐起任世人評說的姿態,默默地堅守著誠心、愛心、專心、耐心、細心,傳承著互信互助的真情、親情、深情、感情、友情。“最惜杜鵑花爛熳,春風吹盡不同攀”正是對她最好的詮釋。
思緒飛著,不覺已是黃昏,斜陽普照著滿春大地,好一幅繁榮富強的景象。上玄月掛在天邊,正聽著日光最后的請求,沒有一點黑影!正想拍下這盛時花景,無奈光線昏暗,只好作罷,不過,這何嘗不是另一種美呢!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