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怕者,畏也。畏則敬,敬則畏,畏則不敢。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著名哲學家康德在《實踐理性批判》中說:“有兩種東西,我對它們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們在我心靈中喚起的驚奇和敬畏就會日新月異,不斷增長,這就是我頭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面對明太祖朱元璋“天下何人最快活”的問題,大臣萬剛的回答是“畏法度者最快活。”
縱觀近年來一些落馬官員的人生歷程和行事軌跡,大都有這樣的共性特征:出事前天馬行空,無所顧忌,為所欲為,天不所地不怕,待到上了“賊船”、東窗事發時,方才幡然醒悟,害怕和畏懼法紀的“無情”與嚴懲。誠如一位落馬官員在《懺悔書》中所言:“白天常常魂不守舍,省委通知開會,怕在會場被帶走;上班時怕回不了家;上級領導約談工作,也怕是借題下菜……”然而,此時的怕與畏卻為時已晚。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假若能夠早有所怕、事前有畏,也不至于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同樣的怕與畏,事前事后大不同。
由此可見,在看似漫長實則短暫的歲月長河中,要想擁有平安自由快樂幸福的人生,就應當多些確保人生航船平安航行的事前“怕與畏”,少些捶胸頓足、后悔莫及的“事后怕與畏”。
“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無論是一名普通群眾也好,還是一名黨員干部也罷,只有在內心深處有所畏與怕,才能時刻清醒地認識到什么事能夠做、什么事不能做,始終自重自省自警自勵,慎初慎微慎始慎終,從而確保自己的言行在黨紀國法、制度規矩與道德約束的“籠子”內自由行動,不逾規、不脫軌、不越界,在平安快樂的工作與生活中,成就一番事業,彰顯人生價值,幸福相伴一生。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