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地契記錄了湖南建湘煙廠在解放初期購買鄒氏房產的交易情況,有較高的研究收藏價值。
煙草在線據中國煙草博物館編輯整理 地契是指典押、買賣土地雙方訂立的法律文書,是轉讓土地所有權的證明文件。舊時地契都有相對固定的格式,一般由賣方書寫,內容包括土地位置、面積、邊界、地價、典賣條件,然后由當事人雙方以及親屬或中人等簽字蓋章。地契由買方保存,作為土地所有權的憑證,可以用來抵押借款。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在1953年《國家建設征用土地辦法》公布前,地契仍是一種常見的買賣土地的憑證。
今年,在開展行業文物普查工作時,中國煙草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貴州、湖南、廣東、江蘇等地的卷煙廠檔案中發現了上世紀初及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地契、房契,其中一些珍貴史料見證了中國煙草歷史的發展,如1951年7月的一張地契,反映了當時湖南建湘煙廠購買房產的一個事實(如圖)。
從現存地契原件來看,地契的類別有“白契”和“紅契”兩種。“白契”即在空白紙上自行書寫、未向政府納稅并加蓋官印的地契,也稱“草契”,是純粹的民間交易行為。“紅契”是由官方統一印制的契約,填寫內容全面,包括交易性質、產業數量及面積、坐落位置、價格、交易條件等,并有嚴格的戳記要求,因加蓋紅色官印,故稱“紅契”。
從煙博館發現的這批煙廠地契中不難發現,當時契約中的標的大多是私宅瓦房數間,或者是鄉村土地十余畝。同時可以推斷,上世紀初,民間交易所用地契依然使用近似正方形的宣紙,采用從右往左豎行書寫的舊例。但上面少見私章,由此可以看出,對于戳記的使用在當時的私契中并無統一和嚴格的要求。
煙博館搜集到的煙廠地契,從一個側面真實反映了中國煙草在一段歷史時期的發展狀況,甚至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的演變。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一張張薄薄的契約,是企業買賣土地的見證,也是中國煙草行業歷史發展的一個縮影,對研究中國民族煙草企業在新中國成立前如何艱難發展、新中國成立初期怎樣逐步實現公司合營等歷史問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