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記得小時候,每年一進入臘月,特別是臨近年關那幾天,送春帖的人就忙活起來了。他們尋著村子、集鎮送春貼,只要門開著的,屋里有人的,他們就湊進去,送上一張紅彤彤的春帖或者財神像,炮珠般念上一番吉利話,家人自然高興,笑著接過春帖,或多或少給一些錢,以討個吉利,圖個來年大好。
說起來,送春帖也算是個很專業的行業,只有進入這個行當的人才懂得那許多的民俗,說得來那許多的吉利話。
首先送春帖的人,得有道具。所說的道具就是用紅紙刻印的春帖或者是財神畫像,有的手里還拿著個小樂器,一邊說唱,一邊伴奏。樂器是為送春帖時說唱贊詞配音使用的,讓聽者覺得悅耳動聽,神情歡悅,自然高興地把錢給送春帖的人。至于春帖的樣子,大約8寸長5寸寬的一張紅紙,刻印上歷書的縮簡━━二十四節氣及節氣的時間,另外還得以正月開頭的地支來計算,刻上幾馬馱谷、幾牛耕田、幾頭肥豬等。財神本來分為文財神、武財神、黃財神、白財神、南海財神等,多個人物俱為財神,各個畫像不一,但是在滇東北的送春帖民俗中,春帖上只會刻印趙公明畫像。趙公明是道教護法的,在《封神演義》中被姜子牙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并非財神,然而他卻統管著招寶、納珍、招財和利市四名與財富有關的小神,于是便被民間奉為了正財神,受到萬民尊仰。
送春帖是要講究說唱贊詞的。這些贊詞有一定的形式,大多都是七字句的順口溜,講求押韻順口,內容上多是吉祥的話語。據說,不熟練的還得從師背那些贊詞,熟練了的就可以隨編隨唱,見物見景見人見畫,即興編唱,見什么唱什么,見什么說什么,比如《贊長輩》、《贊學生》、《贊木匠》、《贊婚嫁》、《贊種田》等,不一而足。但是,無論怎樣編,只能說吉祥的話。這些吉利話語,寄寓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心想事成、萬事勝意、四季平安、長命富貴、年年有余、豐衣足食、財源廣進、招財進寶、國泰民安等都是經久不衰的語句。如生意人會要一張生意興隆、 大展鴻圖、一本萬利春貼;農民會要一張五谷豐收、風調雨順的春貼;
還有就是送春帖的人要大方,無論對方給多少錢,都不能嫌少。說白了,送春帖,主要也就是花費點口工,博人家一笑心情舒暢而已,那巴掌大的一塊紅紙連印刷費算上也值不了多幾個錢,憑啥要人家給多少錢呢!在現代社會里,春帖已不是人們的生活必備,送春貼的人幾乎絕跡了。回想起來,那些春貼話語倒有些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味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