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小時候過年,家家是要貼年畫的。一個大胖小子,抱著一條大紅鯉魚,并以蓮花作背景,這叫作“蓮年有余”。大胖小子的頭比身子大,鯉魚比大胖小子大,里外都透著一股子喜氣,看著就招人稀罕。那時的年畫大多都是木版水印畫,純手工藝術,雖然色彩不夠鮮艷,但那是傳統的東西,中國味十足。改革開放后,隨著人們獵奇心理的增強,掛歷代替了年畫,彩印著一張張美女頭像,花哨了很多,也俗氣了很多。
據說,年畫脫胎于先秦兩漢時期的門神畫,東漢蔡倫發明紙張后變為手繪。隋朝后期,隨著木刻書籍的產生,木版年畫亦應運而生。到了宋代,木刻取代了畫像,史料記載,我國最早的雕版年畫,就見于南宋時期印的木版年畫,畫面有趙飛燕、王昭君、班姬、綠珠等美女圖,關張趙馬黃五虎將圖。
中國年畫以天津楊柳青、江蘇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最為著名,被譽為中國“年畫四大家”。尤以天津楊柳青年畫和江蘇桃花塢年畫流傳最廣,因為有“南桃北柳”之說。楊柳青年畫繼承了宋、元繪畫的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喜劇舞臺的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創立了鮮明活潑、喜氣吉祥、富有感人題材的獨特風格。小時候家里貼的“蓮年有余”就是楊柳青年畫的代表。
楊柳青年畫多以大胖小子為表現題材,比如:“五子奪蓮”、“麒麟送子”、“歡天喜地”等,這也迎合了我小時候那個年代人們的心理。那時候,家家都是四五個孩子,生完了老大生老二,有的家庭甚至生了一打十二個孩子,而且家家都是盼著生男孩。所以,墻上貼一幅楊柳青年畫,就好像家里真就多了一個大胖小子一樣。
江蘇桃花塢年畫表現題材卻有很大不同,更傾向于當地傳統的“辟邪”講究,像“門神”、灶君、關公、鐘馗、姜太公、張天師等,這些人物成為江蘇桃花塢年畫最主要的表現形式。而且江蘇房子的門也多,各個門上都要貼年畫辟邪,所以內容也顯得豐富很多。比如:正門貼秦瓊和尉遲敬德的門神圖、后門貼鐘馗、西門貼貓嬉老鼠、東門貼金雞報曉、船門貼一帆風順等。
前些年去過一趟蘇州,在當地古玩市場看到過桃花塢年畫,那是一幅“麻姑獻壽”圖,畫的是肩挑藥籃的麻姑,面容姣好雙目微垂,體態輕盈、裙裾飄飄。同蘇繡般細致,乍一看,活脫脫一幅典雅的侍女圖,不僅紋飾精美、設色典雅,而且造型寫實、線條細膩??春篌@嘆,怪不得蘇州工的玉石雕件能賣得那么貴呢,僅這細膩勁,就讓人佩服。
去年過節時逛沈陽北市場的皇寺廟會,看到一個老者正在現場繪制年畫,發黃的宣紙上繪有各種傳統題材的樣式,價格也不算貴,遂買了一張“蓮年有余”。年后,用花梨木的中式畫框裝裱起來,非常喜氣。畢竟是傳統的東西,掛在家里,很能表現出中國的傳統思想,簡單、有味道。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