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鄭州煙草研究院網站報道 “跟西南大學合辦煙科所,最大的優勢就是煙草行業的資金、產業和高校的人才、技術互補融合,最終研發推廣具有重慶特色的科技項目,讓煙農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重慶市局(公司)局長(總經理)李恩華將“校企合辦”的煙科所視為新技術研發和轉化的搖籃。成立剛剛一年多的重慶煙科所究竟有哪些研發成果,煙農是否買賬?記者深入山城,為讀者揭示煙草科技“重慶模式”的秘密。
旋耕變深耕,更省力高效
隨著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的推進,旋耕機已經在大部分煙區得以普及。旋耕機改變了以往小農經濟時代的人耕牛犁,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節省了雇工成本,因此受到煙農的歡迎。但是在重慶,煙農近幾年對旋耕機使用效果的抱怨也多了起來。“煙農說的問題沒錯,旋耕機本身也沒有問題,問題的癥結在于重慶山地農業所特有的土壤環境讓旋耕機難以發揮在別的煙區那么大的功效。”重慶煙科所副所長許安定說。
據許安定副所長介紹,重慶的土壤有兩個弱點:肥力低、易板結。煙田土壤經過多年淺層微耕(約20厘米以內),表層土壤下會出現硬底層,這給煙葉生產帶來兩個突出問題:一是表層土壤由于長年耕作和大量使用化肥,土壤內微生物聚集,土傳病蟲害嚴重,容易誘使煙苗發病,尤其是在極端氣候年間,很容易造成病蟲害大面積爆發而使煙葉減產甚至絕收;表層土壤長期耕作導致肥力耗盡,又會讓煙農加大化肥使用量,形成惡性循環。二是板結硬底層將深層土壤牢牢封鎖住,煙草根系基本只在日漸退化的表層土壤吸取水分和養料,限制了根系生長,煙草無法從深層土壤中汲取優質礦物質等養分。
要破解這些難題,根本之計是土地綜合整治,煙科所、西南大學和農機廠三方共同研制的深耕機2012年4月試制成功,在彭水縣的科技示范點,深耕機讓初次接觸它們的煙農嘗到了甜頭。幾位煙農在煙田里用傳統旋耕機和深耕機同時耕作進行對比,發現深耕機由于耕作深度比旋耕機多出10~15厘米,表層土壤和深層土壤得以充分翻動混合,而且其兼具開荒、耕作、起壟等多種功能于一體,平均每畝地能節省2~3個勞力。一位剛試用深耕機的煙農說:“以前的旋耕機用幾年就不行了,還要用人力去深翻土地,現在這深耕機方便好用,而且還節省了用工和施用化肥的成本,我肯定會買一臺回家。”其他幾位煙農也紛紛表示,深耕機效率高,操作起來也更加舒適,等批量生產之后一定會第一時間買一臺回家。
“目前深耕機還需要在操作性和小型化上進一步完善,爭取在今年能夠批量生產,幫助重慶煙農解決困擾已久的土壤問題;市局(公司)也在研究新的補貼方案,希望能夠提高補貼讓煙農以旋耕機的價格買到新型深耕機。”許安定的話給在場的煙農吃了一顆定心丸。
漂浮變封閉,更安全可靠
解決土壤問題,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老天爺給接下來的育苗工作也出了一道難題。重慶雖然絕對溫度較高,但在春耕時節升溫較慢,加上重慶春季長期陰云寡照和小雨連綿的氣象特征,使得傳統漂浮育苗易造成煙苗弱小、育苗期過長、壯苗整齊度不夠等問題,直接影響煙葉的品質。
“解決漂浮育苗出現的這些問題,主要措施就是增溫補光,讓煙苗在育苗期能夠充分生長,最終提高煙苗的成活率和壯苗率。”煙科所工程師、農學博士楊超介紹了“封閉式”育苗這一概念。
傳統大棚由于沒有人工補光設施,主要作用就集中在增溫上。大棚雖能夠阻隔外界低溫的空氣,但由于重慶大部分煙區在海拔800~1300米的地方,育苗季節的地面溫度仍然很低,較低的地溫讓大棚內很難提升到適宜的溫度,大棚的增溫效果也打了折扣;而在育苗季節陰冷潮濕的地面和空氣,則像一床厚厚的潮濕棉被包裹在煙苗上,讓本來就稀少的光、熱更難和生長期的煙苗“牽手”。
在彭水和武隆兩個縣,能夠自動增溫補光的封閉式育苗大棚已經投入使用,該大棚從外觀上與尋常農作物大棚無異,其獨特之處全在內部。大棚頂部安裝了可以根據室溫控制的日光燈,底部安裝了隔離地面的保溫板,這一上一下的設施,能夠將熱量牢牢鎖在大棚內部,有效防止較低的地溫和“倒春寒”對發育期煙苗的破壞。
彭水縣潤溪鄉煙農田茂勝是遠近聞名的種煙大戶,2012年他又種植了200多畝煙葉,提到封閉式育苗,他掰著指頭細說這項技術:“封閉式育苗溫度穩定,煙苗長勢就穩定,往年要生長45天的煙苗現在只要25天左右就可以長成,播種時間延后了半個多月,讓我們有更多時間去做準備工作。而且育苗期煙苗長勢好,發育比較平衡,現在整齊度非常高,像施肥、剪葉等工作就可以齊頭并進,節省了很多勞力和時間。”田茂勝指著他的煙田說:“今年按照這個長勢,烘烤出來的煙葉品質肯定不錯,估計賺個20萬元問題不大。”
三段變六步,更高產優質
有了優質的原料,如何呈現出優質的成品?其中起決定作用的便是烘烤這一環節。重慶萬州區孫家鎮煙技員簡春道給煙農介紹了新的“三段六步式”烘烤法:“往年大家抱怨烤出來的煙青雜葉多,香氣少,品質差。現在有了新的技術,今年的煙葉烤出來肯定能賣個好價錢。”作為重慶煙葉烘烤技能大賽第二名獲得者,簡春道對新技術推崇備至。
“三段六步”烘烤方法大大提高了烤煙質量
“三段六步”與傳統的“老三段”并無本質上的不同,只是將原來的步驟細化分解,以外動力主動排濕為核心技術,利用原有的烘烤設備加以改良的烘烤方法,對于有經驗的煙農而言簡單易學。“‘三段六步式’的操作主要就是利用改造過的可變速風機人為調控烘烤時的空氣對流情況,進而達到人工排濕增溫的目的,促進煙葉內致香物質充分合成。由于對過程進行有效分解,實現了對溫度和烘烤的精細控制,就能用低溫慢烤的方式把煙葉的香氣慢慢固化。”簡春道幾句話就讓在場的煙農理解了“三段六步”的要領。
經過2011年的實踐,用“三段六步法”烘烤出來的煙葉上等煙比例提高了近10%,青雜煙下降了8%,燃料消耗下降10%,平均每畝地能夠多收入200余元。
科技創新層出不窮,除了這些直接作用于煙葉生產的,還有可以遠程監測和實時控制的環境監測系統,讓“決勝千里之外”成為可能;山區病蟲害統計與普查,讓防病防蟲從原來的被動走向了主動。這些成果最終為煙葉生產保駕護航,為煙農降本增效添磚加瓦。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