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近兩年,上級煙草部門為防止煙葉生產過熱,紛紛調減了各地的煙葉種植面積。作為煙葉生產大縣的江西省樂安縣也不例外。如何破解種植面積減少而經濟效益不下降這個難題?該縣的做法是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加強技術指導,促使煙農精種細作,科學生產。結果該縣煙葉產量和質量都有了顯著提高,煙農種煙的純收入反而增加了。
樂安縣成功破解上述難題的事實告訴我們,只要我們有關部門做好科技服務工作,幫助煙農提高煙葉生產的科技含量,向他們積極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那么,上級作出的防止煙葉生產過熱、調減煙葉生產種植面積的決策,不僅對煙農沒有壞處,相反還有好處。
一些地方政府和煙草部門,長期以來,只在煙葉種植面積上下功夫,不在煙葉生產的科技含量上做文章,致使煙葉種植面積盲目擴大,煙農的經濟效益得不到提高,這不僅增加了煙葉生產的風險,也浪費了土地資源和勞動力成本。
土地是有限的,科技含量是無限的。在種植面積調減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在提高科技含量上做文章,下功夫,實行精耕細作,這樣才能提高煙葉生產的經濟效益。反過來也就是說,要提高煙葉生產的經濟效益,就必須精耕細作。
煙葉生產也是一項科技含量較高的產業,在生產中注入的科技元素多與少,所帶來的經濟效益相差很大,之中大有文章可做。片面地追求種植面積是不可取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毋庸置疑的真理,在煙葉生產上同樣適用,并已得到了印證。作為地方政府、煙草部門,不應對上級調減了當地的煙葉種植面積有什么抱怨,不應削尖腦袋找上級增加種植面積指標,而是應該把心思花到對煙農的服務上,在煙葉生產的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采收、烘烤、儲存等環節,千方百計幫助煙農掌握、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提高他們在煙葉生產中的科技含量,這樣才能有效地提高當地的財政收入和煙農的種煙經濟效益,才能讓上級滿意,當地政府滿意,煙農滿意,達到多方共贏。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