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環境下,能夠很好地促進一個行業、一個單位、甚至一個家庭小環境和諧的實現;同時,也只有眾多的小環境和諧和了,才會有整個社會的大和諧。
煙草老區的隊伍與供銷、棉麻系統的分離后走向專業,行業的特點決定了大多數同志實踐經驗豐富而理論素質不高,歷年的人員更替多為內招和軍轉人員,因而人多關系復雜,很多是幾代人獻身煙草,兄弟姐妹并肩奮斗。職工隊伍的突出特點是人員數量多,員工素質高的少低的多,良莠不齊。雖然近幾年進人方式轉變了,招聘了一部分高素質的年輕人才到行業中來,但整體素質仍然很低。企業的管理和運作與構建和諧社會和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亟需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并且要保證制度的實施。來約束和規范行業的某些行為,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來調整現有的狀態。問題突出表現在企業經營政策的制定上和人事制度的管理上,企業經營政策的制定要政策切合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政策聯系實際、政策結合實際,注重政策的實效和可操作性。政策的出臺要對生產經營產生一定的影響,起到好的促進作用。給企業和社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人事管理方面要做到以人為本,人盡其才,用制度約束人員的隨意調整,用激勵機制促進人員的合理流動,從而達到人事相宜,盡而提高員工的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企業活力,處處呈現出和諧的氣氛,為構建整個社會的大和諧做出行業應有的努力。
企業經營政策的務實要求政策制定者要深入一線。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偉人的言語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現在不是開展走基層活動嗎?試問市公司、縣公司領導身邊的同志能不能抽出三至六個月的時間,深入一線和職工們一塊工作、生活一段時間,這樣一來能促進各層次人員的交流和了解,更重要的是只有躬身親耕得到的東西比旁觀或聽取匯報得到的更有價值,更能提高自己,才能更好的當好領導的參謀和助手,為領導的正確決策提供詳實有力的信息,保證決策的正確性、合理性和實效性。尤其是在農事生產方面,只有親身實踐才會有真知。避免形成管理層人員照本宣科,瞎指揮,不能起到上情下達,下情上傳的紐帶作用,造成政策與實務互不結合,政策與實際有沒有出入只是一個勁貫徹,下邊存在的矛盾和問題不反映、不處理。使企業上下不能聯貫,不能成為一個協調、和諧的整體。這實際是對政策執行的高度不負責任,是對基層實際存在問題的麻木不仁。
為什么提出要領導身邊的人員要深入一線工作和生活一段時間呢?并不是筆者是基層員工對上邊的同志心存嫉妒。而是從工作的要求出發,從大局著眼,市、縣公司的領導同志工作重要,不可能長時間脫離工作崗位,而身邊的同志才有這個可能,且在基層的工作實踐中得到的東西通過自己的整理加工,形成有用的信息能夠及時有效地向領導匯報。便于領導掌握基層的實際情況,有利于下情上達,及時反饋的信息使決策層能更好地、更準確地定位,使每一項決策都貼近實際,結合實際。更好的管理和指導工作。
既然是下基層就要實、就要真。不能象以前那樣,駐站的人員是站領導的領導,站主任也想著人家是上邊的同志,在基層時間也不長,不能讓駐站的同志感到不愉快。想來來,想走走。那樣人雖然駐在基層了,心不在基層,身在曹營心在漢,能做出什么成績?其實是多此一舉,徒勞無功,只是向上一級匯報中說我們也采取了人員駐站這一舉措,有這個形式,走走過場而已。要真、要實就要在市、縣公司機關中選拔出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熱愛基層生活的同志下派到基層來,下來的同志就應做一名普通員工,與煙站人員同吃同住同勞動,除在生活上照顧外,工作上接受同樣的考核。同時,對下基層的同志要有激勵措施,對以后干部的提拔要求有駐基層這一鍛煉過程。對表現突出,有創造性意見或有勞動成果的,應重用。
深入基層又是行業工作的客觀需求。
煙草行業的管理是層多鏈長,自國家局到基層站是五個層次。且國家局和省局的政策出臺是站在全國、全省的高度制定的,那是正確的,無可非議的。但具體到一個市、一個縣的實際,有沒有特殊的地方,怎么處理?現行的狀況是遵照執行的多,提了問題和意見的少。一部分領導同志常常會這樣說,不管政策切合不切合實際、合理不合理都得執行,端人家飯碗歸人家管,使著工資,人家說啥就得干啥,叫咋干咋干。有什么意見想提到上邊提去。說的振振有詞,聽起來也有點道理。但要深處追究,為什么基層員工有意見,說明政策有不切合實際的地方。有意見到上邊去提,要你們基層領導干什么用?都到上邊去提給上級領導人為造成多大的麻煩。但這樣的領導同志,無論職工滿意不滿意,上級領導肯定很滿意,因為聽話,照本宣科、不打折扣。不切合實際的任務布置下來了,接下來的會是什么呢?職工將不切合實際的任務不切合實際地完成了。一級一級地報上去。這樣職工做了大量的無用功,上邊匯總了虛假信息。對職工說是勞力,對企業說是傷財。使煙農和社會對行業有一些看法,產生不良的影響。上級來落實,職工窮應付,事情也沒有真正辦好,上下級之間的氣氛也很不融洽。就說簽訂煙葉收購合同這種事情上,合同簽訂本來是個很嚴肅、很規范的事情。可是從簽訂到執行的整個過程都充滿著戲劇性,行業自身操作不規范,得不到煙農的認可,對煙農沒有制約力,還談什么合同?這個合同對煙葉生產、收購全過程未起到什么積極的作用,現在實行了煙葉收購微機操作系統,會因為沒有一個合同號使收購流程無法運行,但煙農是不會擔心這個問題的,因為他們得到一個合同號不是什么困難的事情,這也是煙農對合同不當會事的重要原因。在一年一度的收購過程中,煙農手中的合同任務沒有完成,可煙葉已經售完了,出現這種情況不外乎三種情況:一是煙葉受災減產;二是烘烤環節失誤,數量、質量嚴重減少;三是將煙葉賣給了第三方。無論是哪種情況,煙農都不負什么違約責任。反過來,如果煙農手中的合同量用完了,而當年生產的烤煙沒有售完,煙草部門會積極地想辦法增加合同量,說是煙葉豐產了等原因把問題解決了,既然這樣,生產多少收多少不就行了,何必畫地為牢、自加繩索呢?合同年年簽,問題年年存在。基層常報怨不反映,上級檢查應付自如,上邊掌握不了執行的真實情況。在合同上行業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形同廢紙。這個懸而未決悠久問題該實際地處理一下了。只有深入基層,結合實際制定有效措施。使合同起到一定的作用,更好地為煙葉的生產和經營服務。
企業經營政策的務實要自身規范、服務有度、合理利用經濟標桿。
要使合同的簽訂更好地促進煙葉的生產和經營,那么合同的簽訂就要有標準、有條件、有目的地簽訂。要在每年的煙葉種植行為開始之前。以行政村為單位,依據該村適宜種植區域的面積,結合輪作倒茬的要求,先核定該種植年度合同簽訂的最大面積。再依據農戶的種植意向,自主調整或村上協助調整土地,使煙葉種植到規劃的地塊,在農戶和地塊對應后草簽合同。到煙葉產量大體定型后簽訂合同。為保證合同的執行力,該種植年度的產前投入,基礎設施部分,按照要求需要配套的及時到位;補貼物資部分可參照收取保證金的形式發放,對煙農采取一些激勵機制,例如將參加技術培訓次數、實際操作規范達標情況、合同完成情況等納入對煙農的考核范圍。對每個村的煙農都設立煙葉生產能手獎、誠信煙農獎等。調動起煙農圍著企業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包村職工的精力用到政策宣傳發動、生產技術培訓和對煙農的考核上來。基層職工工作起來也有章可循了。收購結束后,參照當年煙葉的平均單產。視煙農的合同完成情況按一定的比例退還補貼物資保證金。這樣也能夠有效地避免面積不實,套取物資的弊病。這樣的合同才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時,職工和煙農雙方都主動了,都有了合作交流的熱情,交流的機會增加了,工作才會有成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再出現只有一方主動熱情,熱臉貼到涼屁股上,一個巴掌拍不響的局面,那樣的局面造成的是職工下鄉閑跑路,工作大多沒有什么成效,就是俗話說的“老鼠掉到鹽罐里——閑轉圈”,做許多的無用功,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上級檢查只能是應付,基層工作的同志多數會那么講,不管干多干少,都是干不好,只要能應付過去就是好。其實基層的同志也不愿意整天處于搞應付的工作狀態中,而是農村工作的現狀如此而已,煙農看不到有利的一面,他們也不怎么在乎你,你說的講的他們也聽不盡去。作為一個企業,要立足現狀,想有大的發展,就要充分發揮行業的優勢,一要嚴格專賣管理;二要充分發揮和運用經濟杠桿,因勢利導,引導煙農向著農企雙贏的方向走。
規范經營與優質服務并重,服務要有度,過猶不及,更不要自降身價,任何交往,身份平等了,關系會更好處理。服務的重點在技術方面。規范才是重中之重,無論是一個人、或是一個團體,行的正,站的直才會得到他人的尊重,我們行業對煙農的承諾要一言九鼎,言出必踐。自覺遵守和維護專賣制度,按專賣法辦事并不意味著專制壟斷,去坑農害農。而是規范有序地生產和經營,更好地服務煙農,煙葉價格煙農關心,但他們更在意的是公平。只有讓煙農感到公平了,體會到規范有序,才會對煙草行業充滿信心,對煙草種植提足干勁,對煙草的發展倍加關注,才會走向真正意義上的配合、合作。同舟共濟,共謀發展。這樣融洽了農商關系,才能更好地解決了技術棚架問題。煙葉的種植才會朝著企業理想的方向發展。才能讓種植技術好,誠實守信的煙農得到實惠,企業才會有長足的發展。
目前的農商關系并不理想,這與我們行業自身的不規范有關。行業自身在經營上的不規范是煙葉二道販子產生的根本原因,跨省、市的不規范經營滋生大的煙販子,交易量和金額較大,跨縣、鄉的不規范經營產生小的煙販子,但無論量的大小,煙販們都是唯利是圖,無利不肯起早,他們從A地販到B地,如果沒有煙草企業收購,他們恐怕要跳樓的,下次無論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