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煙葉是整個煙草發展的基礎,煙農是煙葉生產的“制造者”。沒有煙農在田間生產出來一定數量、質量、具有地方特色香氣質量的煙葉,煙草商業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會放緩甚至停滯不前,也沒有工業蓬勃的發展,卷煙銷售也不可能長久正常運行下去。所以,煙葉生產第一任務就是要持續提高煙葉質量和保證數量的穩定,進一步增強煙草行業的發展競爭力,本質就是要“維護煙農的利益”。國家局姜成康局長在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上,已經明確提出的“三個始終”,第一個始終是“始終把煙農利益放在心上”。這可看出,國家局領導指了出今后煙草工作的重心之一:就是要“切實維護煙農的利益”,要與煙農建立密切的共同發展合作關系。把煙農的利益放在首位,讓煙農的利益得到了實質性保障,也是田間生產出的煙葉質量得到長效穩定保證的需要。
山地區域是全國烤煙主產區,貴州、云南、重慶等山區年產烤煙1000萬擔以上。山地煙區的生態條件差異較大,立體氣候特征特點明顯,表現為“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現象。所以,山區烤煙不僅從數量上能滿足卷煙工業的需求,更能以不同特色的香氣質量滿足卷煙工業的要求。但是,在近年來國家加大經濟建設過程中,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在國際國內雙重經濟壓力下,烤煙生產物資上漲過快,種植烤煙經濟收入越來越低,特別是全球氣候變暖,極端、異常天氣情況增多,而烤煙抗旱、抗澇能力相對其他作物較差,進一步降低了種植烤煙的經濟收入。雖然近兩年煙葉收購價格在連續提高,國家局和當地政府也不斷加強烤煙基礎設施投入和政策扶持,基層煙草公司對烤煙種植的一再宣傳和努力工作,但山區烤煙發展仍不明顯,個別地方甚至出現了面積下滑的趨勢。針對當前山區烤煙種植生產過程中的共性和個性,試談談山區烤煙種植生產的發展。
一、山區烤煙生產的繁雜性
山區烤煙的生產,基本都是肩挑背駝的手工操作。煙葉的生產過程繁雜,耗工多,用工成本高,周期性的時間長(風險隨著時間延長而增高)。一片煙葉,從播種到交售,要經過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烤、分級交售共五大環節。育苗(浮盤式)可以分為裝基質、播種、定苗、剪葉、病蟲害預防4個環節;移栽可以分為整地、起壟、施基肥(底肥)、移植、蓋地膜5個環節;大田管理可以分為揭膜上廂、除草、打頂抹芽、病蟲害預防4個環節;采烤可分為煙田采葉、煙葉運輸、煙葉綁桿上炕、烘烤、下炕、進倉6個環節;分級交售可分為分級、成把成捆、煙葉運輸、交售4個環節;共23個環節。這23個生產環節,例如病蟲害預防、除草、打頂抹芽等要重復2-3次,而烘烤一炕次需要6天左右。在每一個煙葉生產環節都不能有差錯的條件下,才能保證從煙田中生產出一片質量較好的煙葉。
二、烤煙生產現狀
1、總體情況。
從國家強化煙草計劃性生產的宏觀調控開始,國家煙草專賣局始終把煙葉生產擺在重要的位置,有計劃性的發展煙葉生產。同時,加大了煙水工程建設和烤房建設投入力度,在推進現代煙草農業建設過程中,降低了勞動成本,使廣大煙農得到了實惠,提高煙農科學種煙積極性,使煙草行業健康、穩定、持續運行發展。就各地政府而言,在歷年烤煙生產中政府進行煙煤免稅、特殊供運政策,企業對煙農自然災害引起的損失給予一定補助等,政府、煙草商業始終把煙農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斷完善生產扶持政策,減輕了煙農負擔,提高了種煙資金投入和科學技術到位率,使烤煙生產技術水平得到提升,達到“煙農、政府、煙廠”三家滿意的初步效果。
2、山地煙區煙葉生產的特點。
目前,由于邊遠山區交通、資源、文化、地理位置等原因,仍然是全國最落后的經濟區域,煙葉經濟成為了各地邊遠山區農民主要經濟作物之一,這讓山地煙區成為中國主要煙葉生產區域;另一方面,山地煙區地域立體氣候特征明顯,即使是同一市(或縣)生產出的煙葉,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化學物理特性和香氣質。因此,山地煙區的煙葉產量不僅能滿足卷煙工業的需求,還能滿足其對不同煙葉質量的要求。正因為山地煙區煙葉的產量、質量均能滿足卷煙工業配方要求,這使得山地煙區煙葉成為了其他地區不可完全替代的某一卷煙品牌原料供應基地。因此,卷煙工業在各個山地煙區都建立了自己卷煙品牌基地,并且以一個煙葉收購站建立一個品牌基地單元。這不僅讓地方特色煙葉香氣質量在卷煙配方上得到了最大彰顯,也保障了卷煙工業原料供應質量的穩定和持久。
3、山地煙區煙葉生產的基本情況。
山地煙區生產的煙葉香氣質特色,使山地煙區生產的煙葉外部競爭能力較強,呈現出供不就求的局面。然而,由于近兩年加快的現代煙草農業建設,烤煙生產方式轉變,生產資料、糧食和其它經濟作物價格進一步上漲,一方面煙農的種煙習慣改變性較差,另一方面種煙投入增加,種煙收入相對降低,嚴重削弱了煙農種煙積極性。通過政府種煙的政策扶持,煙草商業進一步增加生產投入補貼、技術服務、提高收購價格等,來積極地推動山地煙區烤煙種植發展,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明顯。
三、制約山地煙區發展的內因
1、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煙葉生產得不到正常發展。
在煙葉種植收購中,下級公司嚴格遵守上級公司的下達煙葉計劃收購量,對每年煙葉面積按計劃進行指導性種植,并嚴格按計劃量收購,上一級公司也嚴格按照計劃收購量開展工作。每年基層煙草公司都要依據前幾年的氣候、煙農總體生產水平來綜合評估,根據計劃收購量確定煙葉種植面積。但在實際煙葉生產中,由于每年種煙農戶的生產水平不同,更加上近幾年氣候異常,煙田生產出的實際煙葉產量與計劃收購量(預測產量)偏差越來越突出,不能完全按100%計劃完成實際收購量。在風調雨順的增產年如何對“超產煙葉”進行收購,讓使基層煙草公司“陷入困境”;在大旱大澇的減產年又如何完成當年的計劃收購量,基層煙草公司又“四方無門”。同時,煙葉產量的不穩定也讓煙農不完全按照合同面積進行煙葉種植,煙農在估計產量后,實際種煙面積都要比合同面積略低或略高,進一步影響到發展種植烤煙面積的不確定性。
在另一方面,上級公司給下一級公司下達煙葉計劃收購量,往往根據下級公司近幾年來的完成任務量,制定并分配給每個縣級公司具體計劃收購量。上級公司的“按量分配”,使煙葉質量較好、香氣質量突出、卷煙工業需求量較大的產煙市(區、縣)每年煙葉“不夠賣”,其他市(區、縣)的煙葉“搭著賣”。這種沒有完全按照卷煙工業需求的市場原則進行煙葉生產,不僅阻礙了煙葉產區的正常發展,也不利于卷煙質量持續改進、突破、提高。
2、煙葉收購標準自身矛盾擾亂煙葉生產收購秩序。
煙葉收購是煙葉田間生產的“指揮棒”。煙葉收購等級質量是對當年煙葉生產技術的最終裁定,并決定著下一年的煙葉生產技術能否得到真正落實的必須條件。在煙草行業,煙葉的等級標準有兩個:一個是煙農交售給煙草公司的實際煙葉等級標準,另一個是國家煙葉等級標準。煙農交售煙葉收等級標準也是“工商交接等級標準”(以下簡稱市場標準),是煙農、煙草商業、煙草工業根據大農業生產,實際進行的一套可行性的煙葉收購標準;而國家煙葉等級標準(以下簡稱國標)是在這個市場買賣標準基礎建立的一個“高標準”。國標是指導煙葉市場買賣的標準,但國標是一個“高標準”,在實際煙葉市場買賣中不具備操作性,與操作中市場買賣標準自相矛盾。雖然市場買賣標準是煙葉流通的標準,一旦發生了煙葉等級分歧,又采用國標對煙葉等級進行裁定,實際的市場買賣標準得不到充分肯定,這也是多年來工商交接等級合格率不高的原因之一。由于國標與市場買賣標準存在矛盾,在不同的工業公司、商業公司都存在一個國標中的市場買賣標準,不同工業公司對配方要求不同,其對煙葉市場買賣標準也不盡相同,相對應的商業公司煙葉市場買賣標準也相應調整。這樣一來,就會造成煙葉市場買賣標準不穩定,直接傷害煙農的利益,間接損害消費者利益;更會因煙葉市場買賣標準差異明顯的相鄰區間煙農流動煙葉,給煙農在煙葉等級一個盲目導向,在一定程度上擾亂了煙葉生產收購秩序。
?
(未完待續,更多精彩內容敬請繼續關注煙葉平臺。)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