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專稿 受多種因素影響,今年的煙葉生產面臨“控”的壓力增大。國家局確定了5000萬擔煙葉收購紅線,要求從控制種植面積、嚴格優化結構兩個方面確保總量控得住的目標。當前要做好煙葉生產規模的控制,必須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控制總量、優化結構為中心,按照提高生產水平、提升質量信譽的總體思路,狠抓嚴控規模工作,增強煙葉原料保障能力。
一、充分認清當前煙葉生產形勢
(一)有利于煙葉生產發展的因素
一方面,受2012年煙葉豐產增收影響,加上近年國家在煙葉生產基礎設施建設上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部分煙區價區調整,煙葉價格的不斷上升,國家補貼范圍擴大、標準提高,煙農比較效益增加,部分產區煙農種植積極性較高。另一方面,煙葉生產大多在偏遠山區,經濟條件相對落后,當地政府將煙葉生產作為本地的支柱型產業發展,給予大量政策優惠和扶持,導致地方發展煙葉積極性較高。
(二)不利于煙葉生產發展的因素。
一是煙葉基礎設施投入政策的影響。由于國家基礎設施投入政策的調整,2013年新建炕房數量減少,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分產區煙葉生產的發展。特別是部分煙葉生產基礎設施欠賬較多的地區,煙炕建設步伐不快,而煙農存在等炕栽煙的思想,盡管種煙積極性較高,但是由于缺少煙炕,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部分煙農的流失。另外,部分新栽煙農戶由于缺少炕房造成面積規模難以擴大。二是物資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近年來,各種煙用物資價格、建筑材料價格、烤煙用煤價格及勞動用工價格的不斷上漲,造成煙葉生產成本不斷攀升,對維護煙農種煙收益、穩定種植規模將產生較為不利的影響。三是煙葉生產抵御自然風險能力不強帶來的影響。煙葉生產既怕病,又怕災,抵御自然風險能力弱,屬高風險產業。全國很多煙區年降雨量不均衡,遇到干旱或水澇時,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不強,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煙葉生產發展,增加了煙葉生產不確定性和復雜性。四是機械化程度不高的影響。盡管近幾年,國家加大對煙田生產機械化的投入,從煙田深耕、起壟、覆膜、挖穴到煙田中耕全部實行了機械化,但煙葉移栽、采收、上桿,分撿等還全部是人工操作,且這些管理環節也是煙葉種植過程中用工最多最集中的環節,隨著人工價格的上漲,無形增加了種煙成本,也影響了煙葉種植基礎的穩定。
(三)當前全國煙葉市場情況
當前全國煙葉市場情況主要表現在,煙葉庫存過大,工業需求下降。至去年6月末,工業企業庫存煙葉達到8904萬擔,預計今年6月末,全國煙葉庫存將達到9200-9400萬擔,能滿足34個月左右的卷煙生產需求,大部分卷煙企業煙葉庫存充余,因此,國家局下調了工業企業的采購計劃。由于計劃調整、庫存充足和對原料結構需求的變化,工業企業不同程度下調了對各省的原料采購計劃,導致各產煙葉省分都不同程度出現供大于求的問題。
(四)當前國家政策
由于煙葉生產形勢嚴峻,國家局從行業穩定的大局出發做出了“嚴控規模”的總體要求,確定了5000萬擔的煙葉收購紅線,嚴格控制種植面積和收購計劃,并對今年全國收購計劃進行了核減。
二、制訂具體措施,嚴格控制煙葉面積
落實國家局嚴控規模的任務,同時保護好煙農種煙積極性,避免煙葉生產大起大落,必須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嚴格計劃分解,科學壓縮面積
煙葉生產、種植、收購具有嚴格的計劃性,嚴控規模必須堅持做好計劃的分解,科學壓縮種植面積。一要做到與優化布局緊密結合。按照“優化區域、優化田塊、優化農戶”的原則,通過合理安排種植收購計劃,使煙葉種植逐步向自然生態條件適宜、能夠輪作、技術基礎較好、具有一定規模且有穩定市場前景的地區轉移,增加優質煙區煙葉供給。二要與發展規模種植相結合。要培養種煙大戶、種植農場、合作社三大種植主體,推行集中連片種植,提高煙葉生產集中度和戶均規模,對規模較小煙區和零星種植戶不安排種植收購計劃。三要堅持擴大輪作面積。輪作能有效恢復地力,明顯提高質量。對于連作3年以上不能實現輪作生產的煙區,要嚴格限制種植計劃。四要與解決套種問題相結合。通過嚴控規模,認真解決影響煙葉質量和特色的套種問題。凡是套種嚴重的地區,不安排生產計劃,不與其簽訂產購合同、不進行生產物資補貼、不予以收購。
(二)完善合同簽訂,維護合同的嚴肅性
要把加強合同管理作為落實煙葉穩控工作的關鍵措施。在合同簽訂中要把好三關。一是把好煙農資格認定關。實行種煙資格認定制度,嚴格按照煙農申請、資格審查、面積確認、登記造冊的程序進行確認。淘汰種煙面積小、技術水平低、設施無保障、土壤條件差、間作套種和長年連作的農戶和煙田。二是把好登記公示關。申請農戶種煙資格認定后,煙站要與其草簽種植協議,初步約定種植面積、單產、總產量等,并將每一戶煙農的計劃種植面積、株數、單產、總產等數據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公示結束后,基礎表冊要逐級上報把關,在移栽前再核實面積后簽訂正式合同。三是把好合同簽訂關。要按當地最高煙葉單產簽訂,防止煙農多訂少種、多購買物資、多施肥料引起用量過多或套用物資私下販賣。在確定面積時,要充分考慮優化結構等因素,嚴格將合同細化到戶、到田塊、到株數,根據株數折合面積。
(三)嚴格生產過程控制,做好關鍵環節把控
對煙葉生產實行過程化控制。從煙田規劃、種子供應、育苗、移栽和物資供應等環節嚴格控制,做到“以面積控種子,以種子控煙苗,以株數定苗數,以煙苗控移栽”。一是嚴格種子購進。根據生產收購計劃合理確定用種量,制定用種計劃,省局(公司)核實后,確定各地市種子購進計劃。二是嚴格種子管理發放。要求市、縣公司和煙站三級單位分別明確一名責任人,負責種子發放工作,做到按計劃、按用種標準、按育苗數量發放種子,做好種子發放的登記造冊等痕跡化工作。三是加強煙苗供應管理。要制定煙苗管理辦法,根據計劃分解情況,按照面積安排育苗數量,做好用苗戶和育苗專業戶之間的供苗協議簽訂工作,約定供苗品種、數量、質量、價格,并預交訂金。供苗標準為,每畝煙田漂浮育苗供應6盤(200穴每盤,含備用苗)、托盤育苗供應12盤(100穴每盤,含備用苗)。超合同、無種植計劃的煙田嚴禁供苗,供苗結束,多余的風險苗要在專賣部門的監督下集中銷毀。四是嚴控煙葉生產投入補貼。嚴格按照合同面積和物資供應標準定量供應,不得超標準、超計劃、超范圍兌現煙葉生產補貼,嚴禁向無合同戶供應肥料、農藥等煙用物資,打消煙農超種念頭。
(四)加大優化結構力度,提高煙葉質量
優化結構是提升煙葉有效供給水平的重要措施,也是控制規模的重要措施。通過消滅田間不適用的鮮煙葉,提高上中等煙比例,將有限的計劃用于煙葉結構的優化上來,提高煙葉質量和均價,起到降低單產,穩控規模的作用。一要加強政策宣傳。認真宣傳優化結構補貼標準。二是堅持優化標準。嚴格按照國家局“下2上2”的要求,將不適用4片鮮煙葉妥善處理。三是嚴格落實方案。各地要根據上級部門出臺的具體實施方案,嚴格按照方案規定的流程操作,抓好“登記造冊、鮮煙處理、檢查驗收、兌現補貼”等關鍵環節,確保優化到位。
?
?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