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團結報》報道 11月28日,記者在湖南省永順縣采訪時了解到,該縣煙葉收購工作日前全面結束,在歷經特大旱災之后,收購煙葉22.9萬擔,首次突破20萬擔大關,收購量居全州第一,占全州收購總量的30%,煙葉收入達2.53億元。該縣著力推行四項重大舉措,做大做強煙葉產業。
突出抓煙政策,做大生產規模。堅持生產扶持向煙農傾斜,對煙農實行套餐購肥補貼、燃料補貼、新建烤房補貼和購肥貸款貼息;項目建設向煙區傾斜,整合財政、發改、農業、水利等建設項目集中向煙區投入,提高煙區設施綜合利用率;煙稅分成向鄉鎮傾斜,生產獎勵向基層傾斜,縣里設面積落實獎、收購目標獎和突出貢獻獎等。良好的政策措施和發展環境,促使今年煙葉發展到20個鄉鎮126個專業村6282戶煙農8.2萬畝面積,其中萬畝以上鄉鎮3個,千畝以上專業村22個,萬擔以上鄉鎮6個,千擔以上專業村37個。
突出科技興煙,做優特色煙葉。該縣按卷煙品牌對原料的要求,制定技術方案,科學配方施肥。落實生產標準,實行集約化商業性育苗、1.1-1.2米規范開相起壟、井窖式標準化移栽、科學打頂留葉、成熟采摘烘烤、專業化分級散葉收購。辦標準示范,全縣有示范片25處1萬余畝,其中縣級示范片5處6700畝。抓技術培訓,全縣開展培訓80余場次,發技術資料2萬余份,培訓煙農7000余人次。抓等級結構優化,實行田間處理“下3上1”不適用煙葉、編桿烘烤棄青雜煙葉、拒收下低等煙葉,全縣處理不適用鮮葉1.65萬噸,折合每畝200公斤,銷毀低次煙1750噸。抓督促檢查,制定各個生產環節工作目標和考核辦法,嚴格工作考評和責任追究。
突出設施建設,做牢生產基礎。加強項目建設,2005年以來,全縣累計完成煙基建設投資3.2億元,完成基本煙田建設16萬畝,其中機耕道797公里、水池水窖7888口、溝渠管網800多公里,煙葉工場4座、標準化煙站4個、聯體育苗大棚37個、密集型烤房1200余棟,基本煙田土地整理4700畝,其他煙基項目600余個。全縣20個鄉鎮、126個村、3.8萬農戶受益。開展科學試驗,組織開展烤煙壯苗、特色煙葉關鍵技術推廣、兩場設施綜合利用、全程機械化試點、密集型烤房配套技術、GAP管理試點等一批試驗示范項目,并取得一定成效。推進組織化建設,按照“種植在戶、服務在社”的要求,組建煙農專業合作社14家,入社煙農3877戶,占煙農總數的62%,入社種煙面積5.7萬畝,占種煙面積的69%。組建機耕、植保、烘烤、分級、運輸等專業化服務隊65支1920人。全縣共流轉土地7000余畝。
突出流程管理,做實收購標準。該縣規范收購流程,明確分級隊長、組長、隊員崗位職責,嚴格執行收購準備、初分保管、預檢預約、專業分級、收購定級、過磅開票、歸級堆碼、打包成件、核賬對賬等九個收購流程。強化基礎工作,各鄉鎮上門澄清煙葉底子,安排收購時序;指導煙農去青去雜、初分等級、預約交售;加快煙葉銷售,以銷售進度推進收購速度,以銷售標準衡量收購眼光;加強統一協調,按照“高純度、低眼光”的要求,做到一個眼光收到底。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