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草在線據36Kr報道 編者按:小米的粉絲經濟,微博大V們強大的吸粉能力,多粉絲就一定有多流量么?一種新型的社交模式——粉絲社交正在興起。這些新的模式如果能為煙草所用,相信一定會有不一樣的光彩。
微博粉絲哪家強,是擁有微博第一粉絲量的陳坤(7444萬),還是相比之下只有400萬左右粉絲的鹿晗?單從粉絲量來講,結果顯而易見。但當你知道創下微博單條評論吉尼斯紀錄的鹿晗,一條微博下就有1600萬條評論時,你還會這樣想嗎?我們再看看每天的微博熱門話題,無不圍繞著EXO、TFBOYS、李易峰……這些兩年內迅速躥紅的人物打轉,他們正以著超乎你想象的速度占據著各大社交平臺的實時流量。不是粉絲越多,流量才會越多嗎?為什么這樣有違常理的事情會發生呢?想要回答這背后的邏輯,我們不得不引出一種當下正在慢慢從90后00后群體中浮出水面的新型社交關系——粉絲社交。
什么是粉絲社交
90后和00后是第一代的互聯網原住民,而粉絲社交也正是建立在互聯網社區下的一種興趣社交,但又不同于喜歡共同的音樂、電影、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之間的互動關系,粉絲社交具有以下三個關鍵點:強情感需求,高參與感和自組織。
(1)強情感需求
理解90后的粉絲社交首先也就要清楚什么是90后粉絲。我們從70后、80后口中聽到的偶像(比如王力宏、張學友、周杰倫),往往是建立在接受和欣賞層面的喜歡,通過對其內容的品質或是人格的認可與肯定建立認同感和好感。而90后和00后對于偶像的認可,往往是建立在情感上的直接喜歡(如同戀愛關系),因此他們的偶像本質上是戀愛需求的娛樂化以及商業化的替代品,且因為90后相比于80后更容易接受高情感化的產品,所以他們會更容易表現出類似于陷入戀愛的人的“瘋狂”舉動,在外人看來就是典型的“90后腦殘粉”了。
事實上正如戀愛關系中的是是非非,粉絲也是有著不同的偏好和性格,進而決定了和偶像的關系狀態和粉絲屬性。比如喜歡EXO(韓國當紅男子偶像團體)的粉絲中,會有惟飯(僅喜歡其中一人,其他人絕對的無視)、團飯(喜歡團隊在一起的感覺)、CP飯(喜歡集中兩位偶像之間的關系,以腐女為主)、親媽飯(母愛式的喜歡)、后媽飯(黑化了親媽飯,吐槽為主)、ANTI飯、私生飯??等等。你會發現基本涵蓋了所有情感關系中的身份屬性,也正應了“粉絲圈子是非多”,這些粉絲們時而團結時而爭吵的如同過日子一樣的生活,就是那巨大社交平臺流量的根本誘因。
(2)高參與感
說到參與感,大家肯定對小米手機利用參與感所創造的粉絲狂熱并不陌生,然而在娛樂內容上,粉絲們能夠創造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知道媒體每天會通過創造大量的偶像內容引發粉絲的討論和熱議,但事實上粉絲們的需求可不僅僅是獲取偶像資訊,更重要的是獲得的娛樂的參與性。我們以90后活躍為主的百度貼吧的日簽到數作為參考就能發現一些線索,我們還是以鹿晗為例,他的每日簽到數達都能達到27萬,也就是說,每天都有27萬用戶登陸到鹿晗的百度貼吧點擊“簽到”的按鈕。作為對比,以70后、80后為主的人氣偶像王力宏的日簽到數為2萬個,而坐擁微博第一粉絲數的陳坤其貼吧日簽到數僅有3000個。僅僅是每日點擊的簽到就能獲得大量核心粉絲的穩定參與,如果是人氣投票的時候,還能夠瞬間獲得更大量粉絲的流量,更有甚者,投票機、機器人甚至黑客技術無所不用,他們難道真的是為了第一較勁?不,他們在意的是參與的快感。
(3)自組織
很多人好奇粉絲的行為是被偶像官方所操縱的嗎?其實偶像很少主動要求粉絲做什么(要求的效果反而不好),偶像往往只是作為一個文化符號,重要的是在這個文化符號下的粉絲們參與行為產生了自組織的效應,一部分粉絲以非營利性的目的形成了內部組織,以項目制的方式服務于其他的粉絲,比如專輯代購、偶像接送機、門票團體購買等,而更為本質的目的當然是為了自己的偶像為更多的人關注和支持。當粉絲團服務的人群覆蓋度很廣泛的時候,也就慢慢具有了“官方”一般的屬性,這種影響力甚至在有的時候能夠決定偶像的一些行程安排。
就拿粉絲為偶像沖銷量團購專輯這件事來說,我們以某內地人氣偶像為例,在專輯發行的一個月前,粉絲團的管理組會進行前期策劃,包括宣傳、分工、福利設計等。然后在百度貼吧發布詳細的購買教程,并在QQ群內發群郵件,確保消息通知到每個人手上。接著就是粉絲開始在專門的淘寶店購買,同時管理組這邊有專人負責購買人員信息的前期統計。
唱片發行后,因為要刷臺灣的銷量榜所以只能在當地購買臺版,所以這部分由臺灣分會負責購買,他們拿到專輯后,打包分發到北京、上海、廣州、福建四個地方,然后由當地的分會負責分包,再發到附近的省份。有一年正巧碰上春節,新疆那邊兩個星期都沒有快遞,北京分會長正好順路要回新疆,就直接人肉運送了這批專輯,再親自送給當地的小伙伴。
整個團購結束后,他們會在貼吧公示每個人的專輯購買情況,以及團購過程中產生的所有賬目明細。這里要特別說明的是,期間參與的所有工作人員都是無償工作,除了可能得到特殊福利——帶有本人名字的祝福簽名外,一分錢都拿不到。但是如果他們不做這些事,粉絲們就拿不到自己想要的專輯,偶像也不能在銷量排行榜上排在那個因為他們才會有的位置。這種既能為自己家偶像好,又能為眾多的粉絲謀求福利的雙向因素,驅動了無數的自組織化運營的粉絲團應運而生。
粉絲社交產品
了解了粉絲社交,我們就要談一下互聯網平臺下的粉絲們比較活躍的幾個社交產品,目前粉絲主要集中在新浪微博、百度貼吧和QQ群中活躍,考慮其能夠聚攏粉絲的本質原因,主要是因為以下幾點:
(1)粉絲社交從本質上講,是一種強興趣社交,也屬于話題社交。它與傳統的社交模式最大的不同點在于直接關注于某一點、某一話題,在交流內容上,以偶像的資訊、圖片、GIF圖為主,內容和話題更新的速度非常快。
(2)粉絲對于點對點的社交需求弱,而對于公開化的群組社交需求強,所以粉絲會愿意在QQ群聊天,在貼吧蓋樓,甚至是在聊天體驗很差的新浪微博的評論區中聊出1800萬條評論,是因為他們更希望他們的聊天被其他粉絲看到,也愿意隨時接受新的粉絲加入聊天
(3)粉絲的參與經歷多少是粉絲身份的最基本識別,這是形成自組織體系的根本誘因。比如百度貼吧的等級系統是一個非常基礎的積分系統,但足以進行基本的粉絲管理,比如很多明星貼吧需要4級以上才能發言,6級以上才能參與活動搶樓等等,這也是他們開始建立交流的切入話題。
粉絲社交是未來10年文化娛樂產業的勝負手
互聯網對于文化產業最大的改變在于將數字內容分發的成本降低至幾乎為0,而最終改變了內容的定價模式和商業模式。以圖書產業為例,盛大的起點中文網重新創造了以免費內容聚攏粉絲,以VIP收費內容提供增值服務,并且通過打賞的方式變現粉絲價值的一整套產業模式,并且利用了粉絲群體作為第一受眾群打通了向電視劇和電影的內容輸出。
同樣音樂產業的變革也剛剛開始,隨著iTunes的數字音樂銷量在2014年度的急劇下滑,宣告了音樂付費模式在唱片商業的全面失守,目前利用流媒體服務提供免費試聽,VIP收費提供增值服務,以及類眾籌模式變現粉絲價值已經是所有音樂試聽平臺的標準配置。進一步打開視野,在產業鏈 更為復雜的電影和電視內容中,像《十萬個冷笑話》和《萬萬沒想到》也向大家展示了如何使用低成本的制作團隊和面向特定亞文化人群的粉絲培育,打造出了高流量、高品牌價值的視頻節目。
因此在上述的產業模式中,能夠快速有效的聚攏粉絲形成群體效應已經變成了所有偶像(品牌)需要優先解決的問題。進一步講,如何利用免費的內容創造足夠多的娛樂話題形成粉絲社交的基礎,才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要素。
而且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在不斷的加速新偶像的成名過程,包裝偶像的內容成本也進一步降低,像TFBoys的整個發展歷程僅僅使用了不到3年時間,大部分內容是自制的互聯網音樂視頻。因此出現像騰訊和華誼這樣強強聯手的星影聯盟來切入粉絲市場也就不足為奇了,我們也相信在2015年,更多的面型90后的粉絲產品也將不斷涌現,決定未來10年的全面競爭的時代即將到來。
篤行致遠 2024中國煙草行業發展觀察